供销社入股合作社 贫困村摘帽不再难
詹传安(右一)和王传仓(左二)正在合作社蔬菜大棚里采收苋菜。 辉隆集团 供图
今年清明节当天天气晴朗,但是王正华一家还是决定等到第二天再去祭祖,因为前两天一直在下雨,村外的路实在没法走。结果第二天祭完祖回到村子,他们一个个还是变成了泥人。原来,他们坐的车子陷进了泥里,推车时个个被打得满身泥浆。
王正华所在的村子叫青峰岭村,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地处江淮分水岭,土壤质地粘重。农民说这里“下雨流不歇,晴天大开裂”,是出了名的贫困村。
可是在王正华看来,贫困的帽子迟早都要摘掉。当地供销合作社的扶持让他觉得这个心愿不会太晚实现。
供销社注资 合作社困难时期现转机
2008年,蔬菜价格一路飙涨,靠跑销售攒了一点积蓄的王正华回到村里,成为第一个大棚果蔬种植户,希望能够土里刨金。然而,等到真正去做了,他才发现困难远远大于预期。但是,“父母还要一直在村子生活,讲乡情、好面子,我们不能干不好就拍屁股走人。”王正华说。所以,王正华只能咬着牙坚持下去,把它做好。正是因为这份决心,为他赢得了发展的新机遇。
2013年,当时担任长丰县常务副县长的杨祥生开始对口帮扶青峰岭村。长丰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而青峰岭村又是长丰县的贫困村。杨祥生在青峰岭村调研时,了解到王正华的情况和决心,深受打动,备感有责任要在扶贫工作上有所作为。回去后,他立即协调联合安徽省供销合作社控股的辉隆集团瑞美福农化公司对该村进行项目帮扶。
机缘巧合,2014年底,杨祥生自己也成为了供销合作社的一员,正式调任合肥市供销合作社主任,更有条件利用供销合作社的平台去做扶贫工作了!于是,合肥市社又与长丰县社一起注资入股了王正华创办的青峰岭果蔬专业合作社,用组织和科技的力量帮助他发展,并通过他示范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展果蔬种植。
“如果不是合肥市供销社帮助协调修路,我们基地的道路也和外面一样,一下雨,菜都运不出去。”王正华说。如今,周边农户也跟着一起种植蔬菜和草莓。目前,青峰岭村大棚果蔬种植总面积已经超过了1000亩,全村土地都被种植户流转。预计未来3到5年时间,钢架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将会超过5000亩。
打工就在家门口 留守老人也赚钱
由于务农收入低,青峰岭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幼。如今因为有供销合作社领办的专业合作社,留守老人也能赚钱了。
今年虚岁60的詹传安,自1976年退伍回乡后,一直在家务农。“以前我们自己种地,两天不下雨田就干了,下了雨水又排不掉。干了挖不动,湿了犁不了,就是埋头做,没把握。”他指了指菜地上方的塑料大棚说,“现在不管下雨还是下雪,都能干活,不怕旱也不怕涝。”
他算了一笔账:以前自己种地,不算农药化肥各项开支,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一亩田的收成也不超过400元,全年只有1万多元的毛收入。而现在,20多亩地全都流转给合作社,光是租金就能得13000多元。再加上自己在合作社打工,每个月工资2400元,一年下来也近3万元,夫妻俩就是近6万元。
和詹传安一起干活的王传仓已经年近70岁了。他说,像他这个年龄,没法去工地上打工。如果赋闲在家,没有收入,就没法供养94岁的老母亲。去年,他去了绿化队上班,跟着园林公司指定的工头栽花栽树。43元一天工资,去一天计一天,但到年底才结算。即使天天干活,一个月也就1200多元。今年,他在合作社月月领工资,收入翻了一番。
在合作社干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离家近,走路上班就可以。以前跟着绿化队上班得骑摩托车,王传仓还出过车祸摔断了腿,花了不少钱治疗。现在王传仓笑称,自己每天都能喝点小酒,过得挺舒心的。
示范效应初显 农民返乡来种菜
供销社入股合作社,不仅解决了青峰岭老年劳动力的就业生活问题,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展大棚果蔬种植,甚至把远在外地种植蔬菜的安徽菜农也吸引了回来。
老家寿县、今年41岁的程兴海,去年告别了生活20年的上海,一大家子四大两小都来到青峰岭,加入青峰岭果蔬专业合作社,租地建起了近40亩钢架大棚。
程兴海说,离开上海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当地城市规划扩建速度太快,菜地不断变工地,自己几乎每年都在搬家,青峰岭离市场距离合适,种植蔬菜成本较低;另一个原因是,这里种菜能在技术上找到依靠。他说,在上海时就经常遇到一些病虫害,去查书,文字描述和看到的很接近,但是又不能断定,只能买很多种药,都试试,结果又浪费,效果还不好。青峰岭合作社有辉隆集团瑞美福农化公司的专家驻点解决病虫害问题,自己就不用“有病乱投医”了。
而且,新的农化技术不光防治病虫害,还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3月25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的专家来到青峰岭果蔬专业合作社标准化草莓种植园,观摩由瑞美福公司承接的农药零增长试验课题成果。结果显示,采用瑞美福公司制定的“草莓综合技术方案”,用药次数比农户自防明显降低,农药用量减少15.3%;草莓速测截至3月中旬,草莓品质有效提高,含糖量较对照平均提高0.83%;项目示范区比农户平均每亩纯收益增加2196元,增收17.2%。
有了专业的农化技术保障,程兴海算了算,在青峰岭种菜,每亩地一年收入不会低于1万元,干得好能有1.5万元。建棚投入的近40万元,一年就能收回成本!
面对正在快速脱贫的青峰岭,合肥市供销合作社负责人表示,未来还会积极协调,将相关的生产要素集中吸引到合作社来。比如配套建设蔬菜草莓等蔬果产品的深加工项目,做实农业产业等。只有这样,才会留住年轻人,让贫困村彻底告别贫困,让农村拥有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