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里的新“农民”

02.04.2016  11:12

 

                当下,全国掀起了新一轮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热潮。在这一轮改革热潮中,供销人的改革激情不仅空前高涨,而且信心百倍。然而,全国各地供销合作社的现状各不相同,改革需要走的路子也会各有千秋。

          那么,这一轮改革之路究竟该怎么走呢?近日,JBN记者对我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探路人、丰城市秀市供销合作社主任、为农服务典范雷应国进行了一次专访。

A改制下岗,苦苦打拼成就新农民

          1999年夏天,财会专业的雷应国中专毕业了。那一年,

999年夏天,财会专业的雷应国中专毕业了。那一年,十八岁的他被分配到了丰城市秀市镇供销合作社工作。那时的供销合作社虽然经营面临困难,但在外人眼里供销合作社还是个吃香的单位!很快,他就成了一位美丽姑娘心中的情郎,并喜结莲理。

          然而,令他和妻子没有想到的是,2000年,丰城市供销合作社实行改制,刚刚上岗的雷应国便下岗了。“以后,我们的路该怎么走啊?”当时,同事们不是埋怨,就是担心。

          面对同事的担心,个子不高、一身孩子气的雷应国却和妻子一商量,拿着仅有的3200元下岗费及从亲友家借来的近万元,在秀市镇租了间十几平方米的店面,经营起了化肥、农药。

          因服务周到,经营有方,雷应国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年后,他开始觉得上门购买化肥、农药的青壮年逐渐减少,进店光顾的大多是老年人。为了把服务做到农户们的心坎上,他开始送货上门,节省农户的往返费用和时间。

          在走村串户中,雷应国了解到从2002年开始,秀市镇周边的杜市、桥东、铁路等乡镇的青壮年农民大都外出务工了,留守在家种田的大都是“386199”部队,许多高排田、边远山里的冷浆田被撂荒。面对这一现象,他有些心痛,也有些心动。这时,有的农户对他说:“应国,你不如承包一些田来种,一可以销售化肥、农药赚钱,二可种田增加收入。”雷应国和妻子一合计,决定弃商务农。

                2006年春节过后,镇子里的年轻人又开始外出了。雷应国却与村委会和农户商谈起承租农田的事。经过商谈,他以租赁的方式签下了210多亩农田的流转合同,踏上弃商务农之路。

          来到流转过来的农田一转悠,雷应国发现这些农田不仅水源保障低、肥力差,而且大都是交通不便的冷浆低产田。田瘦肥差、交通不便并没有难倒雷应国。经过精耕细作和科学施肥,当年,大部分农田的单季产量达到了每亩450公斤,有的每亩还达到了700公斤。雷应国第一次尝到了丰收的喜悦。

          成功的尝试是发展的动力。2007年,雷应国承租的农田扩大到466亩。为了种好这些农田,他和妻子不仅吃在田头地角,而且睡在地头田间。然而,这一年下半年,因遭遇久雨不晴的恶劣天气,夫妻俩种植的32万斤稻谷因无法晒干发芽发霉,只能以40元一百斤(市场价70元一百斤)的价格卖给了养殖户喂鸭、养猪。

          经受了这次恶劣天气的打击,妻子抱着他伤心地哭了,但夫妻俩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并有了购买烘干设备、建储存库的念头。要购置烘干机和建储存库,哪里有场地呢?他找到了镇政府畅谈了自己要搞现代农业的想法,镇政府批给了他一块5亩的土地。

          有了土地,购买设备的资金从何而来?时任宜春市委常委、丰城市委书记冷新生了解到他的想法后,不仅十分高兴,而且协调相关金融单位帮助他先后解决了50万元的农业贷款,购置了烘干机,建了储存库。“当时,我是丰城市第一个在政府支持下享受降率农贷的人。”雷应国感激地说。

          有了烘干机和储存库,他如虎添翼,粮食也卖出了好价钱。见雷应国烘干的谷子能卖好价钱,其他农户也拉着谷子来找他烘干、储存和销售。雷应国是个有“野心”的汉子,2008年,他种植的农田扩大到1860亩。2009年,他累计向国家交缴优质粮2.88万吨,并被评为丰城市“粮食生产大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

          “当时,省领导来看我,我从田里上来洗完手脚,换上西装去向他们汇报工作,他们见我是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你就是种粮大户?听完的我汇报,见我讲得有板有眼,他们才相信我不是冒牌货!”雷应国聊侃着说。

 

  B组建合作社,倾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身为供销合作社的下岗职工,雷应国肩上承担的是为农服务的“扁担”精神。他认为,农业是一个靠天吃饭的高风险产业,要做大做强,降低风险,除了要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之路,还必须抱团发展。为此,雷应国除了加强了科学知识的学习,还强化了对国家“三农”政策的解读。

             随着种田面积的扩大,自然灾害等风险也越来越大。为了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雷应国组织周边乡镇61个种粮大户,成立了丰城市最大的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丰城市秀市佳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担任了合作社理事长。

                种植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后,雷应国一门心思地走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记者采访时,他创办的佳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建立了风险联保体系,以每亩田投入15元(国家补贴8元)参加了人寿保险公司的新农保,而且建成省级粮食仓库3个(可库存粮食8600万斤),设立农资门市部2个,购买大型拖拉机13台、收割机16台、手扶拖拉机110台、机动喷雾器48台、育秧大棚38只、烘干机10台、催芽机3台,并建有一条龙粮食加工生产线及各种配套设施。合作社总资产达到9860多万元,并先后获得省级示范社和全国优秀专业化防治组织称号。

                雷应国告诉记者,恶劣天气每年都会有二到三次,它不会给人讲情面,作为农户,只能在管理上尽职尽责。有了合作社和烘干设备,合作社的社员们不仅可以共享烘干带来的好处,而且大大提高了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同时,还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扶助和技术指导。记者采访时,气象部门已免费为他们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安装了一台价值20多万元的气象站。

                “如今,我们的合作社不仅成了秀市周边乡镇为农服务不可或缺的合作经济组织,而且成了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助推器。”雷应国认为,“在这一轮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过程中,供销社不仅要为农户做好供和销的物资流通服务,而且要尽快利用这个最接地气的基层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引导种田大户和各种农业合作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因为现在在农村种田的人大多是年老体弱的农民,七八年之后,这些人都将失去劳动能力。到那时,许多在城市生活惯了的年轻人不太可能重返农村种田。这样一来,我国农村将有可能出现劳动力的断层,而农村大面积的土地更需要机械化。为此,只有在农户经营主体不变的情况下,以家庭为单位,全力推进大田托管服务,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才有可能应对劳动力断层的问题,并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

C敢为人先,领跑现代生态农业

                雷应国是从供销社里走出来的有胆有识的新农民。他认为,江西供销人在传统服务方面做得还可以,但利用现代手段服务农业生产还做得不够。做为供销人,要在抓好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引导农户抱团“取暖”,发展现代农业。

                “订购天气预报,服务农业生产是我做的第一件事。”雷应国告诉记者,作为农民,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十分必要。为此,他从2006年开始每年以500元的价格,向丰城市气象部门订制了24小时电话专业查询气象服务。有一次,雷应国从气象局得知将有持续10天左右的晴朗天气。在市农机部门的帮助下,他抓住这一晴好天气“双抢”,请来了联合收割机,组织人马收割、运输、翻耕、插秧、晒谷、打包入库,场面十分壮观,惊动了周边农户。

                那时候,在丰城农村,收割上来的稻谷全都铺摊在露天晾晒,雷应国也不例外。一天傍晚,丰城上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怎么办?短时间内将稻谷归仓要付出不菲的劳务费。雷应国打电话向市气象局一咨询,他高兴地获悉,大雨并不会扩散到秀市镇。于是,他放弃了请人抢收稻谷,节省了资金,也节省了时间。

                “我做的第二件事是大面积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胆创新,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更让雷应国尝到了科学种田的滋味。在当地农业部门、农科单位的帮助指导下,他先后引进推广新农药品种4个,优质水稻新品种5个,蔬菜新品种10个。同时,他率先在丰城全市种粮户中大面积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他请来农技人员,深入合作社的田间地头,制定出科学的施肥配药方法,合理配置氮、磷、钾肥,手把手向合作社的农民传授技术、面对面讲解施肥方法,提高了合作社社员的施肥技术。

                除了测土配方施肥,雷应国还是丰城市第一个租用农用飞机喷洒农药的人。丰城地处丘陵地带,大都是山地本隔的梯田,农作物病虫害一发生,很不便于防治。针对这一情况,雷应国于2009年7月组织成立了丰城市唯一一家系统性专业化机防服务队,实行统防统治。2013年8月,丰城大面积出现稻飞蚤等病虫害,雷应国便从广西租用动力伞飞机实施水稻病虫害防治,为自己和农户及时消除了灾害,受到合作社和农户欢迎;2014年6月,他又使用加农炮等设备进行喷药。5年来,机防服务队为合作社成员节约病虫害防治成本90多万元,实现粮食亩产增收30多公斤。

                通过佳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示范带动,丰城市去年引进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加农炮和植保无人机等大型现代化喷药器械25台(套),应用于50多万亩稻田,实现了区内病虫害防控处置率100%,防治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化学农药用量减少了20%以上。

                随后,雷应国又引进了“飞蛾诱捕器”新技术,实行稻田飞蛾诱捕。佳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机防服务队也被评为全省“十佳专业防治组织”。

                在丰城,雷应国还是第一个使用稻谷烘焙技术的新农民。农户最烦恼的就是稻谷的翻晒。之前,有不少农户将稻谷晒在公路上,既危险又夹杂沙石,影响出售。特别是遇上天降暴雨,有时几千斤稻谷一转眼就被雨水冲走,一年内全镇农户因此损失的稻谷无法计算。2012年,雷应国自建了一幢1300平方米的粮仓,添置烘干机4台,为种粮大户提供服务,稻谷实行直接烘干入库,再也不用抢晴天请大量人力翻晒稻谷了。

                在丰城,第一个实行催芽机催芽、工厂化育秧的也是雷应国。近几年来,丰城大量低产农田都流转到了“佳和”,为了将低产田转为高产田,2011年3月,雷应国筹资15万元,架建了22个育秧棚;投入近10万元购置了3台催芽机,他采用催芽机催芽只要12至15时就可育秧,并大大减少了稻种的数量。在电脑化催芽、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等新技术的帮助下,“佳和”2011年种植的700多亩机插田比传统式插秧田亩产平均增收5%。周边许多群众看到了这种新技术为种田所带来的效益后,都希望“佳和”能够帮助他们尝试这种生产方式。目前,丰城已有许多农户与“佳和”签订了催芽、播种、育秧、机插的服务协议。

D重新上岗,专心带动农民致富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这是雷应国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年来,雷应国创建的佳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帮扶当地620多户农户走向科学种田的道路,提供了4050个就业岗位,为120余户农户年人均增收近3000元。合作社以先垫给农资或无偿提供担保的方式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550多万元,解决了许多农户和社员资金短缺的问题,并以低于市场70%的利润向社员销售各种农资。

                2012年,雷应国还购置了数十万元的真空包装机,注册了江西粒粒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生态保健米800亩,种植麒麟米1040亩,将水稻种植的利益最大化,实现了培、植、储、产、销等一条龙服务,受益农户达到1800户以上。

                为了回报社会,雷应国还累计向镇敬老院赠送价值7000余元的优质大米,为当地困难农户免费发放价值15000余元的种子、农药,帮助26户困难户脱贫致富。记者采访时,长期在“佳和”做季节工的农民有210多人。这些农民工多数在45岁以上,因没有技术专长,只能在家务工,除了家里的固定收入外,每年还可在“佳和”赚到5000至12000元不等的收入。

                去年12月,雷应国还在丰城市供销社的支持下,重返供销岗位,组建了新的秀市基层供销合作社,并担任该供销合作社主任。有了新的岗位,雷应国为农服务的底气更足了,他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变化,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当下,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除了做好传统的“”和“”,就是要扎扎实实地依靠农户和种粮大户,在土地平整、大田托管、测土配方、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等方面把农业做大做强,使供销合作社成为农民信任、依赖、少不了、离不开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记者采访时,雷应国不仅个人承租了3480亩农田、公司拥有合作社社员512人、社会流转水田种植面积1.7万余亩,而且先后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大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全国种粮售粮大户”、“丰城市劳动模范”、“江西省劳动模范”、宜春市第三届“十大创业先锋”、江西政协十大创业典型,并光荣地当选为江西省政协委员,去年还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十佳农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