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再现优秀大学生群体 百名学子扎根边疆教书育人

24.01.2014  23:33
保定学院2002年支藏学子闫俊良和当地学生在一起。 保定学院供图 摄         保定学院新疆且末支教教师李桂枝(右)在辅导维族学生。 保定学院供图 摄

  中新网保定1月24日电 (吕子豪 徐颖哲)自2000年以来,河北保定学院近百名品学兼优的学子放弃继续深造及在内地工作的机会,相继赴新疆、西藏、四川等雪域高原及西部边陲地区教书育人,为提高当地教育质量,促进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是继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学生默默替病世同学照顾双亲的感人事迹被报道传播后,此间再次涌现的优秀大学生群体。

  据了解,为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2000年,保定学院(原保定师专)15名优秀毕业生远赴新疆巴州市且末县支教,从此开启了该校连续14年的边疆支教路。截至2013年,保定学院共有97名毕业生在新疆、西藏、四川、贵州、重庆等地基层工作,并有数十人长期在当地生活。

  2000年到新疆支教的大学生辛忠起说,刚入疆时,对时差不适应,导致睡眠质量很差,由于饮食不习惯,肠胃总是不舒服。这里半年的天气都是黄沙漫道,整天是口干舌燥,皮肤发糙,喉咙时常发痛,手掌也全蜕了皮。最让人难熬的是精神上的寂寞,对家的思念,以及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

  “但我相信,‘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别人能吃的苦我吃得了,别人吃不了的苦我也能吃。”辛忠起说,十几年来,自己教出来的学生已走上了工作岗位,心里的那份甜美,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安慰和奖赏。

  据保定学院院长崔勇介绍,该校2000届学生李桂枝,到新疆且末县中学支教后潜心教学研究,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她的“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教学”模式在全巴州推广。多次荣获巴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和“三八红旗手”称号。十几年来她以优异的教学成绩、认真负责的态度、一口流利的维语赢得了维族学生和家长的信赖。

  李桂枝班上曾有个的学生叫吐逊江,父母早亡,学习成绩差,经常打架斗殴和老师顶嘴。面对这样的学生,李桂枝并没有放弃。李桂枝劝导吐逊江说,“犯错误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老师相信你本意不想打架,只是缺少冷静。老师期待着你的改变。”吐逊江留着泪低下了头沉思不语。此后,吐逊江的表现大有改变,成绩提升很快。

  毕业后,吐逊江给李桂枝写来一封信,信中说:“老师,您是改变我一生的人。到现在,我只流过两次泪,一次是母亲去世时,一次是您教育我时。您知道吗,那天其实是我母亲的祭日,您就像是我的母亲一样批评我,教育我。老师,谢谢您!

  李桂枝在2013年给母校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十三年前,满怀着梦想,带着一股热情和新鲜,我来到了且末这个偏僻的小城。激情过后,单调、枯燥的生活,面对着亲人的远离、交通的不便、经济的落后,我彷徨过、抱怨过。但当我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以后,看着学生成绩的提高,维族学生和家长对自己的信任,便逐渐爱上了这片土地。我深信,长成一棵大树是成功,长成一棵小草也是成功,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崔勇院长表示,除李桂枝外,保定学院的很多支教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3届支藏学生司会平,获得了日喀则地区“教学能手”、“汉语教学带头人”、“国家级骨干教师”等荣誉,并利用获得的奖金设立了“格桑花助学金”;2000年去新疆支教的侯朝茹,经过多年教学,已经成长为学校骨干教师、历史学科带头人,在州级、县级历史调讲课中多次获奖,并多次被评为县级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三八红旗手、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时任新疆巴州教育局副局长的克尤木·买买提曾这样评价:“这些老师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带来了一种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现在他们大都成为骨干教师,为巴州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2002届支藏生贾振海说:“感谢社会给予我们这么高的评价。对我本人来讲,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干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句朴实的语言,与当年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同学们的说法如出一辙:“我们只想给老人一个慰藉,做的这点事真的不值一提。

  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的26名学生坚持15年如一日,默默地关心、资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的父母。2011年,他们和老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各地相继召开报告会,掀起了学习93(01)班先进事迹的高潮。以该群体为原型的话剧《约定无期限》先后在京津冀高校巡演;广播剧《永远的约定》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图书《为了一个永远的约定》入选中宣部推荐的100种优秀思想道德读物。

  对于该市相继涌现出的优秀大学生群体,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批示道:“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净化着我们的灵魂,激励着我们奋进。”(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