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保定将成北京“政治副中心” 各方表示不知情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19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央曾经提出建设“政治副中心”来分担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职能。而这个“副中心”首选河北保定。
再加上之前借着“京津冀一体化将有望加快”的政策东风,“北京政治副中心初定保定”这个标题刚一发布,就被大量媒体转载,微博微信上也传得飞快。一会儿功夫,已经成了百度上升最快热搜词。更夸张的是,有网友说保定的房价已经应声上涨了。
虽然说得有鼻子有眼,不过大家都得先冷静冷静。中国之声记者多方求证得知,这个所谓的“政治副中心”定位除了出现在媒体报道中以外,相关城市多表示“不知情”。处在风暴中心的保定, 保定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秘书长刘峰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没有听说过相关说法。这种迹象表明,此前媒体所谓的“政治副中心”纯属是标题党之作 。
目前可以确定的事实是,京津冀首都圈的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今年两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给了各方启动和推进改革的信心。一方面,三地对于京津冀如何加快融合多方“求索”;另一方面,“一体化会带来什么”也成为百姓关注的话题。
保定之名,始于元朝,最早只是元大都南部通路的名称,寓意为“保卫大都安定”,护卫的正是现在的首都——北京。“京南屏障,冀北重地”,说的就是北京和保定之间的“零距离”关系,而这个优势,也让保定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屡受关注”。 事实上,包括保定在内,几乎所有临近北京的区域都在试图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先锋营 。河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巡视员王福强透露,目前河北正在试图打破这些区域与北京之间的一些门槛。
王福强:我们现在实际也开始做这个计划,围绕着北京的13个县,我们第一先把区号去掉,手机漫游去掉,这就意味着我们大家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里选择。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部研究员、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易鹏看来,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已经“箭在弦上”,作为国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受益者不会是一城一地,但距“北京”近的地方确实会被优先选择。
易鹏:北京的一些功能,尤其是经济功能往外迁,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也是经济一体化或市场一体化的方式。但是,北京的功能,比如经济的一些产能往外疏散。那就是保定也好,廊坊也好,都会有利于周边城市构筑成以北京和天津为龙头的“两核多点”格局。
易鹏估计,包含通信领域在内的基础设施区域一体化,将会走在最前面,同时,也会成为推动整个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之后,市场和经济的一体化融合会成为主体。不过,公共保障层面乃至更深领域的一体化,很难实现。
易鹏:市场一体化和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可能是目前比较可能推进的内容,比如推进京津冀城际铁路或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比如IT城正在修建,基础设施会有更多的延续性,这是两个可能比较大的。社会保障一体化都很难。
而对于如何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长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王永庆认为,能够发挥主要推手作用的,是“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王永庆:最重要的是,在具体的的操作和实践当中,要采用经济手段,紧扣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在资源配置上,市场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占斌补充,考虑到北京的特殊地位,不能否认“行政力量”的推动作用。
张占斌:京津冀一体化这件事情,过去这方面的工作可能力度不够,国家也要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甚至必要的法律手段,可能也会使一些企业从北京或省城市退出。
长期以来,北京都是“身兼数职”,是政治经济中心,更是旅游文化热点。 按照目前的指导理念,未来,不符合北京首都定位的产业、单位、机构都可能会成为“外迁户” 。作为迁入地,河北的不少城市也有自己的“小算盘”,都希望能借着这股东风,经济发展加速冲刺。
而对于百姓来说,想法更简单,那就是,北京会不再堵车吗?我家房价会涨吗?地铁会从北京城区修到我家门口吗?专家们认为,这一切都取决于规划的顶层设计是否科学和考虑长远。
三地发展已有哪些政策性、方向性的设想和考虑?要规避哪些问题?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王永庆认为,京津冀三地人口超过一个亿,“一体化”会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尤其是位于京津冀三角区域中心区的几个城市来说,影响更是多方面的。
王永庆:京津冀一体化真正共赢的话,作为首都来说,会开辟一些新产业,比如北京不宜做的一些产业,可能就会在河北和天津,尤其是三角地中间,会有一些新产业带动起来。
据记者了解, 目前,包括保定、承德、廊坊在内的多个城市,都已经针对承接北京功能转移和产业转移做出预案 。保定市市长马誉峰也列举了目前已经做好的的多重准备。
马誉峰:我们一是做了一个环首都经济圈的规划,保定这个区域内环绕首都做一些什么,我们首先做一个规划。第二,我们搭建了一些平台,全市有34个园区。然后我们还做了几个创新平台,像涿州有新兴产业示范区,高碑店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像我们在主城区高铁新城这一片到白洋淀,打造一个河北白洋淀科技城,这都是承接一些高端的东西。另外,我们和北京中关村签订了合作协议,进行了深度对接,也很有成效。
针对未来可能进行的产业转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占斌提醒,各个城市和区域必须警惕在争取转移产业上的“同质化竞争”。
张占斌:也要考虑到产业之间的衔接问题、配套问题和错位发展问题,各自区域可能有各自区域的特定战略任务,区域之间的产业也要有一个适当的特色发展,这样每个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可能有助于这三者之间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