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事件中,失踪乘客家属乃至韩国民众被一个残酷现实所触动:客轮发生严重倾斜后,船上300多名学生中大多数仍然按照船方指示留在船舱中待命,最终与客轮一同沉没;一些没有听从指示的学生反而因此获救幸存。
路透社评论,在长幼尊卑观念根深蒂固的韩国社会,来自上级和权威的要求往往不会遭到质疑或挑战,不少乘客完全服从船方指令,可能因此失去逃生机会。那么,孩子在面对老师、长辈和权威的指导下应该如何做,是绝对服从还是勇敢地说“不”?本期教育周刊,记者围绕这个话题走进校园展开调查,看看南昌的学生会如何做。
调查
你是否敢对长辈和权威说“不”?
近日,记者走进了南昌某学校四年级的一个班级进行调查。为了保证这次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记者请老师进行回避,教室里除了44位接受调查的学生外只有记者一人。当记者询问道,“你是否敢对老师说‘不’,若敢请举手,一定要真实的回答……”此话一出,班上的学生先是面面相觑没有立马举手,随后在记者再三保证结果绝对保密、老师绝对不会知道后,同学们才开始配合记者此次的调查。最后有9名同学举手表示,自己敢对老师说“不”,甚至有的学生还曾经对老师说过“不”。
有一名同学告诉记者,“我曾经对老师说‘不’,那个时候我在忙别的事情,老师却叫我帮忙做事,我就对老师说了‘不’,让她去找别的同学帮忙。”还有一名同学也告诉记者,自己也是因为老师叫自己帮忙,而自己抽不出时间就拒绝了老师。还有一名没对老师说过“不”的学生表示,“我觉得对老师说‘不’没什么的,只要有正当的理由我就敢说。”
其余35名不敢对老师说“不”的学生又是怎么想的呢?记者询问后得知,有的学生是不好意思,还有的学生表示他们有所顾虑,担心说“不”会给老师不好的印象,甚至有的担心老师会秋后算账。
既然孩子们对老师说“不”有所顾虑,那么对家长呢?出乎意料的事,接受调查的44名同学中,只有一名同学不敢对家长说“不”,其余的43人都敢。同学们告诉记者,他们觉得对家长说“不”没什么,因为家长会包容他们的任性,但是老师不一样,感觉更有威信。不敢的那位同学表示,“我要是说了,说不定我妈妈还要骂我的,所以我不敢说。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如果你在“岁月”号客轮上会服从吗?
记者将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事件对孩子们进行了叙述,在大家知道背景后,记者进行了假设性地询问,如果你是船上的孩子会怎么做?是绝对服从还是按照自己的判断行事?在这次调查中记者得到了一个很有意思地结果,其中有9名同学表示不会留在船舱中待命。一名同学表示,自己会游泳,出去了说不定还能活,如果待在船舱里很可能会死。另外一位同学说道,“我会游泳,说不定我能游出去找人来帮忙,救船里的人。”
至于依旧会待在船舱待命的同学们,有的表示,感觉大人比我们知道的更多,他们应该能很好地处理这件事情,若是因为我们自作主张害了整个船里的人怎么办?还有的同学表示,若是得救后,老师会批评自己当时不听指挥乱跑的。还有的同学表示,若是我们都乱动,船万一因为重心的原因沉得更厉害怎么办,毕竟我们并不了解具体的情况。
声音
秋后算账?老师没那么小心眼
老师:
学生一旦对老师说“不”,老师会秋后算账吗?
南昌市右营街小学的杨老师表示,现在的孩子不比以前的孩子了,都比较有个性,我觉得他们说“不”是个性的一种表现,我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当然前提是这个同学说“不”不是为了和老师作对,或者无理取闹。只要能说出理由,我们作为老师的都能理解的。我其实很鼓励班上的同学有什么就说什么,老师不是完人,也有做得不对的事,也有说得不对的地方。
洪都小学的王老师也表示,老师的气量没有那么小,不会因为学生说“不”就给孩子穿小鞋的。不只是学生可以对老师说,我觉得家长有什么也可以跟老师进行沟通。
“我会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情况处理这个事情,若是学生因为胆小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而对老师说‘不’的话,我会鼓励学生去做,不要因为胆小而拒绝;若是不愿意做而说‘不’,我不会强求他去做;无论如何我们做老师的都不会对孩子秋后算账的。”南昌市右营街小学的万老师说道。
家长:
孩子敢于对老师或长辈说“不“,家长们如何看待?温女士表示,我女儿正在读小学六年级,我一直都跟她说,你可以跟老师说你心里的想法,不要怕老师会秋后算账,老师都没那么小气。若是老师因为你曾经拒绝或者对老师说“不”给你穿小鞋,可以告诉家长,家长会和老师沟通,前提是你不得无理取闹。“至于对于长辈说不,这要分情况,如果是不想做可以说明,但是不可以没礼貌,不可以无理取闹。我觉得依旧是那句话,有什么可以跟家长好好地沟通,作为大人的我们都可以理解的。”温女士说道。
孩子正在读小学一年级的万女士则表示,她不是很鼓励孩子对老师说“不”,这样不太好。而且万一说了,老师给穿小鞋那不是更不好?所以她都是跟孩子说老师的话要听,叫帮忙做事就去做。至于长辈的话,她觉得孩子还太小,不能养成顶嘴或没大没小的习性,一般情况下会说他。当然以后孩子长大了她会宽松些。
专家
促进孩子自我意识萌芽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路海萍老师表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说“不”,前提是孩子不是在无理取闹。要知道,孩子成长有一个过程,当他到一定阶段时会有分辨事物的能力,会有自己的想法,为此他才会拒绝,会说“不”。在教育学来说,这样可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
此外,路老师还提醒家长老师们,不要认为让孩子说“不”、鼓励他说“不”就可以了,还应该认真倾听孩子说不之后的理由,最好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帮助孩子健康积极地成长。
文章链接: 面对老师和家长,你敢说不吗?
[信息日报] 面对老师和家长,你敢说不吗? -
南昌14:41 08.05.2014 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