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之“秀” 农行江西修水县支行精准扶贫纪实
江西省修水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位居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之间,辖内山多路险,交通不便,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属国家级贫困县。农行修水县支行立足县域实际,坚持“为民、务实、高效”,将“关注民意、改善民生、普惠金融”作为重点,大胆探索创新精准扶贫之路,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效果显著,得到当地政府和贫困山区人民的充分肯定。
金融活水润佳茗
“多亏了农行的帮助,我才有了今天收获,不然现在还在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清贫的日子。”修水县杭山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黄林军动情地对记者说。
修水县杭山镇双井村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故乡,也是著名的“双井绿”绿茶生产地。黄林军是黄庭坚的三十九世孙,国家茶叶四级技师。2004年他联合本村54户茶业种植户成立了茶叶合作社,利用传统生态方法,专门种植加工双井绿茶。2009年,农行给合作社发放了27万元的贷款,支持合作社扩大茶叶种植规模。现合作社有600多亩茶叶基地,实现了种植、生产、销售一条龙,年产生态茶一万二千余斤,销售收入550多万元,其双井绿茶远销北京、上海、山东和日本等地。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水河上游,是国定贫困县。好山好水出好茶,修水是江南著名的茶区之一,“千载双井展新绿,百年宁红茶更香,神茶神在青钱柳,天下佳茗修江源。”这首诗讲的就是修水县有名的茶叶。其中的宁红茶、双井绿茶更是驰名中外,北宋时双井绿茶就被誉为“草茶第一”;清晚期,宁红茶远销欧美,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美誉。另外还有青钱柳茶、皇菊等也颇有名气。
近年来,修水县十分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将茶叶列入生态农业建设的四大支柱产业来抓,建立了国家农业部批准实施的、全省面积规模最大的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实施“万、千、百、十”工程,即着力打造万亩茶乡、千亩村、百亩场和十亩专业户。该县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完全按照绿色无公害的标准打造修水茶产业,并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茶产业。目前全县有生态茶园15.6万亩,2015年共产茶7110吨,产值达到13.5亿元。2010年以来,修水县先后获得江西省唯一的“中国名茶之乡”、“全国特色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华生态文明茶乡”等殊荣。2015年7月2日,修水宁红茶又荣获了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
农行江西修水县支行立足当地特色农业产业,沉下心来真正服务好“茶农”,为茶农和茶业经营实体量身体定做服务方案,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截至2016年3月末,该行累计发放茶叶种植户贷款达1.68亿元,现余额3345万元,共支持850多户茶农走上发家致富路。
农行助力安居乐业
“幸亏得到了农行的支持,实现了我的安居梦,这在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宋牡娟笑着打量眼前的一切,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家住修水县溪口镇上庄村的村民宋牡娟,去年获得了农行5万元农户小额贷款支持,以成本价换购了一套90平方米房子,如今移民搬迁到了修水县城“良瑞佳园”安置小区,同时利用在外多年务工经验于“荷兰小镇”小区旁边开起了家具店,生意红红火火,过上了稳定的县城生活。
上庄村是江西修水县最偏僻的穷山村,距县城62公里,村民都住在海拔700多米的山腰上。村里不通班车,村民去县城要到4公里外的另一个村庄坐车。小孩上学也是如此,碰上暴雨下雪就上不了学。高山上的冷浸田,一年收的稻谷只够一家人口粮。如今,可容纳1.2万人移民的“良瑞家园”安置小区84栋楼房鳞次栉比,红墙蓝瓦在阳光下格外夺目,这里便是他们的新家。3个乡镇9个村的8000余名像宋牡娟这样来自偏远山村的移民可以到县城安家落户了,并可享受就业培训、创业支持等“福利”,其中很多村民得到了农行信贷资金支持。
溪口镇上庄村移民金义荣是个地道的山区农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当初最担心的是进城后找不到工作。去年9月,他参加县里组织的创业培训班后,得到农行5万元贷款支持,在县城开了一家铝合金销售店,月收入达到6000元左右,而且生意越做越大。
截至2016年3月末,该行农户贷款余额2.2亿元,支持了5400余户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和创业。几年来,贷款农户遍布修水县36个乡镇以及361个行政村,支持了生猪、水产、畜牧、果业、蚕桑、茶叶、油茶、药材、粮食等多个产业。(李淑芳 李春华)
供稿: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