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修水杭口镇双井村发现1939年县城保卫战战壕遗址

19.11.2015  12:14
原标题:修水杭口镇双井村发现1939年县城保卫战战壕遗址

  11月15日,修水县委党史办调查组在县城西郊的杭口镇双井村,找到1939年10月初的修水县城保卫战外围战场之一的多处战壕遗址,并征集到当年国民革命军第三十集团军(系川军之一)所用1夹5颗废旧步枪子弹和日军所用1个铝质行军饭盒。

   虎形埂找到一条保存完整的战壕

  据悉,此次调查组在该村党支部书记姜伟和七组的原村委会主任邱宁余等带领下,在虎形埂找到一条保存完整的深1.5~1.8米、上宽1.5米、底宽0.8米、长20多米的战壕,其周围多条战壕则因造林、垦荒等原因已基本被毁。在双井村杨家岭、杭山、凤凰山等地也保存多处战壕,是当年抗日军民为阻击日军侵犯修水县城时挖掘的。

  当地77岁村民杨铁山介绍,他家自留山黄家岭山顶至今保留有84个“打日本”的掩体,每个掩体可以容纳1~3人,是他在一次山林火灾后详细数算过的,他还在掩体内捡到过子弹。

   村民捐出家中珍藏的战用品

  尤为可贵的是,该村一组黄家岭61岁的黄进财,捐献了其曾祖父黄庆元在周边山上捡到的一个日本士兵使用的铝质行军饭盒。该饭盒盒盖上刻有“秋田”二字,盒身刻有装米线和装水线等信息。

  带路的村民邱衍雄捐献了他在虎形山上捡到的1夹5颗废旧步枪子弹。这5颗子弹分别由中国四川兵工厂、汉阳兵工厂、金陵兵工厂等制造。当时,他还捡到了一颗形似猪心的炮弹,因怕其爆炸,便把它扔进乱坟堆了。

   回忆1939年那段历史

  据修水县党史办介绍,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9月下旬,日军第三十三师团一部从湖南平江入侵修水,经大桥来到渣津,突破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集团军第二十军的防线,沿马坳、杭口河岸道路一路奔袭修水县城,企图解救在修水黄沙桥战役中被中国军队围困的日军第一○六、一○一师团一部,并伺机“消灭”驻防修水县城和郊区的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部及其有生力量。据有关史料记载,第三十集团军曾急调直属工兵营、手枪营,在马坳、杭口等地阻击日军,在杭口镇双井一带、宁州镇黄田夜合山、竹坪乡仙姑岭等地与日激战,保护修水县城绝大部分居民安全撤离而免遭杀戮,并有效策应了黄沙桥战役。

  该村七组82岁的邱从元老人等村民回忆,当年日军进犯双井村时,在杨家岭下的湾里大椿树下,枪杀了3名来不及逃走的村民。因无人敢来收尸,他们的尸体被野狗撕咬得东一块、西一块,惨不忍睹。(记者 程静)

  村民黄进财手捧其曾祖父捡到的日本士兵铝质行军饭盒。(修水宣传部供图)

  征集到的废旧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