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新媒体 引领新青年

14.06.2017  00:56
   

自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东华理工大学共青团组织认真学习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学校共青团工作改革,立足于“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紧密结合青年大学生所关注的时事热点、新兴事物、校园文化和励志人物,创作和运用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通过网络新媒体传递正能量。校团委官方微信公号“东华理工青年”多次进入全国基层团组织微信公号影响力排行榜前100位,以新媒体建设助推学校共青团工作创新,关注青年的热度更高,服务青年的意识更强,引领青年的抓手更实。

键对键”:新形式凝聚青年,新风尚引领青年

该校共青团新媒体紧紧围绕“以‘核军工’精神铸魂育人”这条主线,大力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运营校团委官方微博、微信号,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结合校庆日、五四青年节、开学季、毕业季等重要节庆日和时间点,推送贴合青年需求、符合青年品味的网络文化产品。其中,核工学院制作的手绘视频《画说核故事》,获首届全国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一等奖;文法学院制作《手绘说校史》视频,在网络上收获近2万人点击观看并转发;“我理想中的大学”网络微话题,吸引了近5000人参与讨论,青年大学生通过网络留言表达对学业规划和人生理想的认识,切实提高了广大青年大学生对大学理想追求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一系列形式新颖、内涵深刻的网络文化产品以“小清新”的姿态讲“大道理”,用“键对键”的形式将大学精神和文化广泛深入的传递给青年,润物无声地教育和引导青年。

面对面”:访谈青年好榜样,传播青春正能量

该校共青团新媒体在“东华理工青年”微信平台制作推出“青春励志人物”访谈专栏,通过“面对面”采访报道在奋斗成长、见义勇为、志愿服务、科技创新、自主创业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人物及事迹,向全校师生推出了“最美学霸”邹义冬、张紫怡,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国际二等奖获得者丁嘉凯、桂金昭,科技创新之星黄贤科,志愿服务之星吴泽刚,见义勇为英雄王占明,“核军工杯”辩论联赛冠军外国语学院等50余个人和团队,报道优秀事迹30余件,在我校青年学子中间传递积极向上的青春能量。

  “心连心”:想青年所想,急青年所急

一方面,该校共青团新媒体紧密贴合青年的时尚品位,想青年所想,结合社会热点和青年兴趣,制作精美图文和网络产品。微信图文《假如中国诗词大会东华理工》,以唯美校园风景图片配上经典古诗词的形式,引导青年学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校园时装周》创意摄影作品,以学校春季特色景观为背景,拍摄制作创意照片,精美的图文获得大量师生点赞;《毕业季——再也吃不到北区食堂一元一个的大肉包了》,以毕业季为契机,设计制作“毕业季系列海报”张贴于校园各处,微信平台跟进报道,这一袭“东华理工蓝”海报很快通过线上线下在学校师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师生纷纷上前留影,自发分享。

另一方面,该校共青团新媒体充分发挥“青年之声”网上权益服务平台的作用,急青年所急,收集青年诉求。学生通过点鼠标,敲键盘,用手机就可以在平台上发表建议、咨询问题、寻求帮助。同时,通过与学校后勤保障处、基建处、学工处等部门积极沟通,达成共识,成立“青年之声”校园权益服务联盟,即时反馈青年学生诉求,尽力尽快解决青年学生的需求,有效解决了学生宿舍的热水供应、电梯运行故障、校园周边超市黑心秤等问题,在青年学生中获得了不少的点赞。

据悉,该校是省内第一批启动共青团新媒体平台建设的高校,“东华理工青年”微信公号至今已累积粉丝3万余名,该校17个学院先后开通并常年运营新媒体平台。该校共青团新媒体平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网络舆情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4月,省委书记鹿心社视察该校大学生新媒体工作室,对我校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做法表示赞赏。江西教育电视台《党建好声音》栏目以《东华理工大学:六位一体,‘网’来学生心》为题,专门报道了该校“互联网+”思政教育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文/蒋昊、姜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