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贴士:"春捂"的几个小窍门

08.03.2015  18:11

    新华网福州3月7日电(记者陈弘毅)这两天,我国不少地方“乍暖还寒”,市民纷纷裹起了大衣“春捂”以防感冒。福建省卫计委发布健康提示,“春捂”要掌握时机,“捂不捂”关键要看几个气象指数。

    福建省卫计委提醒,“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季节转换之际仍要注意防寒保暖,棉衣不可脱得太早,棉被也不可换得太早。

    首先,“”的最佳时机是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的1-2天,市民要在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医疗气象学家研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

    15摄氏度是春捂的“临界温度”。一些医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体弱多病等需要春捂者来说,室温低于15摄氏度时,人就难以长时间耐受,需要“春捂”。

    昼夜温差大于8摄氏度是“”的信号,因为日夜温差大是冷暖气流搏击剧烈的征象,市民应注意早晚增加衣被,千万不可因天气“乍暖”就过早地脱下棉衣厚衫。

    “”的时间控制在7-14天。减下来。冷空气过境后,衣衫不能“”得太快。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减得过快,体弱多病者有可能因为不适应外界温度的骤然变化而生病。

    此外,“春捂”还需配合加强锻炼,适当增强肌体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