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步走” 江西经济稳中向好

17.12.2013  18:01

  乡村消费增长快于城镇、三产投资及民间投资贡献日增、工业生产逐步回升……12月16日,省统计局公布前11个月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省坚持稳中求进,经济发展平稳有力,结构调整“快了一拍”,运行质量“好了一些”,民生改善“进了一步”。

  “三驾马车”,拉动力正换“挡”

  今年以来,江西经济“三驾马车”稳步向前,增幅跑在全国水平前面。1至11月,全省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1381.5亿元,同比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0.4亿元,同比增长13.5%;出口额260.4亿美元,同比增长18.6%。投资、消费和出口增幅分别高出全国水平0.2、0.5和10.3个百分点。

  省统计局综合处处长彭勇平分析说,“三驾马车”保持较快速度前进,这是在投资、消费两大拉动力逐步换“挡”过程中实现的,难能可贵。

  一产、三产投资增长加速,民间投资贡献日增。前11个月,全省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1%,较1至10月提高0.8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投资增幅却回落0.8个百分点。一涨一落,投资结构转型明显。民间投资仍保持主体地位,1至11月增长27.0%,高于全省水平6.9个百分点。

  乡村消费市场增长快于城镇。1至11月,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增长18.3%,增速比城镇快2.9个百分点。一批新的消费热点正逐步形成,其中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书报杂志类增长迅速。

  外需方面,今年我省企业克服全球需求疲弱、汇率风险以及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奋力开拓国际市场取得实效,一般贸易出口增长强劲。

  改革红利,升级迸发新活力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9月16日至17日,省委书记强卫指出,落实到深化改革上,要勇趟“深水区”,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江西用好改革这一“利器”。11月29日,省委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江西出台的第一个深化改革文件。

  回顾今年,一系列的创新升级、驾驭经济全局的科学决策此前早已陆续出台:昌九迈向一体化,南昌、九江“双核”共显神通,“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构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提速,赣东北打造开放合作高地,赣西经济加快转型崛起……

  工业强省战略继续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一轮“央企入赣”方兴未艾,本土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放手发展;紧紧围绕重点产业推动协同创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在全国首创“财园信贷通”融资模式,为1000余家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题……

  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对江西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正在迸发。

  工业生产逐步回升。1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5197.8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较1至10月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平2.6个百分点。轻工业增幅“跑赢”重工业0.5个百分点,显示工业结构在优化。

  经济平稳前行,带来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前11个月,全省财政总收入2151.2亿元,增长15.3%,增速较1至10月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平5.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自7月份逐月环比回升,前10个月达到80.8%。

  先行指标,预示全年任务有望完成

  经济运行要注意“上限”和“下限”。“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

  从前11个月的统计数据来看,全省经济稳健运行,企稳回升的基础有所巩固,工业回升,金融信贷保持稳定……截至11月20日,我省201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1.73%,22.5万余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

  同时,民生实事加快推进,民生支出保障有力。1至11月,全省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城乡社区事务、住房保障等六大民生领域支出快速增长,占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1.3%。前三季度,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12.9%,分别高于全国增速0.5、0.4个百分点。

  从防范通货膨胀来看,11月份当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2%,虽然连续三个单月突破3%,但1至11月,全省CPI同比上涨2.5%。物价涨幅温和可控,全年调控目标能够完成。

  用电量、货运量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指标。11月,全省工业用电量55.5亿千瓦时,增长6.8%,增速较上月回升5.2个百分点。全省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业合计完成货运量14697.9万吨,增长18.3%,增速较上月回升7.3个百分点。

  “先行指标回升,预示着经济回升态势进一步巩固。”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说,今年以来,我省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能够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十分不易,预计全年各项主要任务有望完成。

  本报记者李冬明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