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炒墓族”背后有三个推手
近几年,墓地价格堪比房价,年年攀升,让不少市民大呼“死不起”。临近清明,墓地价格又再度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近日,东南快报记者走访福州市多个陵园后发现,相比往年,今年的墓地价格出现了滞涨的情况。大多数墓地价格与往年无异。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与“炒墓一族”的减少有关。(4月4日《东南网》)
生不起,死不起。这是民生最大的困扰。我们住不起房子,是因为开放商的唯利是图,是因为有关部门的卖地情结,是因为“炒房族”紧紧抓住了房源,而房子又是刚需,于是也就有了拥有一个家成了奢望。而买不起墓地,道理是同样的,都有着和房子一样的影子。
在“炒墓族”的背后,站着三个推手,只有揪出这些推手,并且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死不起”不再困扰市民。
第一个推手是公共服务缺位。“炒墓族”为何能够成功?这是因为有墓地需求的市场。而墓地需求的市场是谁营造出来的?假如说,墓地能真正成为公共性质的,能够做到满足需求,能够做到价格低廉,能够做到不唯利是图,能够做到多些政府的担当,试问还会有人去炒墓吗?民政部门建设的公墓,土地是政府的,建设资金也是政府的,也就是会产生一些管理费用而已。这样的公墓不该回归到公共性质吗?推行殡葬改革,就要增加市民的认同感。无疑,公墓回归公共性质,才能增加认同感。
第二个推手是价格监管失位。墓地,无论是公墓还是私墓,其实都属于商品的一种。既然属于商品,就应该属于物价监管的范围。遗憾的是,墓地的价格越来越高,别说是商业行为的墓地了,就是民政部门建设的公益性质的公墓,其实也早就不再公益了。在价格自由飞翔的背后,是物价部门的失责。墓地价格的构成是有基础的,岂能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第三个推手是传统观念错位。墓地价格高昂,固然有着很多不作为、乱作为的因素。但是,公平的说,市民自己也是有一定问题的。是到了一个提倡厚养薄葬的时代了,如果购买墓地的时候没有“越大越好”的心理,没有“越豪华越好”的心理,也就不会有了墓地价格的水涨船高了。
但是,无论原因是什么,政府都理应关注这种“死不起”的现象。所以,记接下来,政府需要拿出当初治理房价的劲头治理墓价:严厉打击豪华墓地,有钱也不能任性;严格规范民政拿墓赚钱行为,有权也不能任性;严肃查处炒墓行为,有市场也不能任性。
百姓已经“活不起”,咱就别逼着他们“死不起”了。政府要像打击“炒房族”一样打击“炒墓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