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兄妹长江大桥下再拍儿时照 穿越50年各地再聚首
同样以长江大桥为背景,同样的五兄妹合影,唯一不同的是,时光横跨了50年。昨日,市旅游局与本报联合举办的“重游武汉”活动,收到了两张特别的照片,记录了一个家庭穿越50年的浓浓温情。
两张照片:人已老,亲情未变
两张照片分别摄于1963年和2013年,照片中人物站位相同,摆拍的姿态也几乎相同。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当年的小树已长成参天大树,5位翩翩少年成了花甲老人。
提供这两张照片的明玲女士细数道,照片上的5个人依次是:右一19岁的大姐明燕、右二14岁的表哥匡永平、右三13岁的二姐明苹、右四16岁的表姐匡遐玲、后排25岁的大姐夫刘哥。
明玲指着50年前那张老照片称,这是当年舅舅一家从广州路经武汉前往大西北援建铁路时照的。“永平表哥还是穿的我父亲的西装短裤呢,我们常常笑说永平哥,你与前排的三个女生一样,穿的也是裙子”。
明玲回忆,1957年建成的长江大桥,是武汉的标志,当年能与长江大桥合个影,是件很幸福的事。那天下午,大姐夫带着兄妹们看长江大桥,照相馆就设在桥下的最佳取景处,已想不起是谁提议拍照了,而这“咔嚓”一声,定格了半个世纪的兄妹情。
谁也没有想到,兄妹们再聚首时人生已过半。匆匆照了这张照片后,舅舅一家去了大西北,表姐后来嫁到了兰州,表哥随儿女在上海生活,明玲一家扎根武汉。直到去年,兄弟姐妹们才从天南海北回到了武汉,照了这张团圆照。
记者看到,新照片中当年英俊挺拔的大姐夫已不再比弟妹高出一个头,娇俏的大姐明燕已头发花白。
50年穿越:艰难过,走出幸福
“50年来兄妹间的情谊从没断过,而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已大不同。”明玲称,父亲过世早,大姐、大姐夫、二姐帮着母亲养育了几个年龄小的兄弟姐妹。
“再看老照片,有点忆苦思甜的感觉”。
明玲说,“大姐明燕14岁就背着父母,从家里悄悄地拿走户口,改大年龄,早早参加了工作。她每月一发工资就从武昌坐轮船送钱回家,不知道有多少次,轮渡因大雾开不了船,大姐就从长江大桥骑车过江来看我们。”
“二姐明苹做了几十年的会计,与大姐一样,一参加工作也加入了帮助母亲养家、养育我们的行列,也是一发工资就往家里送钱。她在铁路上跑车的那几年里,尽往家里捎带好吃的东西。”明玲称,“永远记得,我从农村回来时,二姐给我4元钱,说是要我自己买些学习用品。这4元钱,是我还不清的一笔欠款。”
永平表哥有那个年代人特有的忠厚。他处理工厂里的废旧物品,把钱主动交到财务。工友们说他:“老板有的是钱,不在乎这点,以前做这事的人都是自己得了。”表哥说:“不是我的钱,一分我都不要!”老板相信他,把厂里的一个小房子分文不收地给他夫妇住。
说起如今的日子,明燕称,“我和丈夫老刘都退休了,一儿一女都有着很稳定的工作,还跟外孙一起学了钢琴和奥数;二姐明苹退休后生活安排得惬意,也学起了钢琴;表姐匡遐玲是兰州市很有名气的一位语文高级教师,现在还活跃在讲台上;表哥匡永平的儿子在上海一家上市公司,前几年在上海给他们老两口买了套带小院的房子。”五兄妹称,“50年的变迁,有过去的艰难,也有如今的幸福”。
白发聚首:城已变,乡愁永恒
对比这两张照片,明玲动容地称, 50年,这5个人,曾经美丽过、青春过、风华正茂过。他们用50年的历程写着:生活是美丽的、工作是美丽的、退休也是美丽的、人生是美丽的、健康地活着就是最美丽的。
明燕说,忘不了武汉这座城市带给他们的记忆,从武昌到汉口,远眺长江大桥,它依然那么的美妙绝伦。没有一座桥,有武汉长江大桥如此厚重,承载了如此多的光荣与梦想。50多年来,历经风雨沧桑的武汉长江大桥,巍然挺立大江之上,经受了无数次洪水、大风的洗礼,更承受了70多次碰撞事故的考验,仍然雄风不减、傲立于滔滔江水之上。
兄妹们再聚首武汉,城市的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武汉段的长江大桥已有了7座,汉口走二环线到东湖只要一刻钟。“武昌江滩的高楼一座连一座,城市的日新月异没法用语言形容,没法用眼睛看得过来,但家乡的情谊总在,重游长江大桥寄托亲情,这是我们浓厚的乡愁”。(记者 王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