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堡垒|舍小家 顾大家
编者按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校各级党组织和师生党员“疫”无反顾冲锋在一线,风雨无阻防控疫情,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旗飘扬。一个个坚毅的身影、一句句真挚的话语都给这些风雨交加的日子带来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通过校园网、校报、官微开辟先锋堡垒专栏,今天推出第十二篇:舍小家,顾大家。
总有一种深情叫坚守,总有一种奉献叫付出。
2022年,疫情又不动声色地卷土重来,猝不及防地打乱了我们的生活。非常时期的南工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抛开家庭,不计得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精神,用责任和担当给我们以生命的守护。
宋志刚:胸前的党徽就是担当
艰难时期,平凡人的每一份付出都是极其伟大的。
2022年,又是一段艰难的时期,是国家的艰难时期、是南工的艰难时期,也是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宋志刚的艰难时期。在这艰难的时刻,在学校和家庭都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者。
3月中旬,南昌疫情反扑后,学校的工作重心就转移到了疫情防控上。立刻,宋志刚带领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投入到了这场抗疫战斗中。他与学院其他负责人协商后,组建了“战疫”临时党支部和“战疫”临时团支部,在全院召集了160多名党团员。在他看来,危难时刻,党员和团员更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站出来,顶上去。
“所有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这是宋志刚心中的信念。面对巨大的压力,他常用这句话鼓励自己和家人。在学院,作为党委书记的他是冲锋一线的“排头兵”;在家中,他是丈夫、父亲、儿子,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宋志刚的爱人王丹老师是人文与艺术学院教学秘书,行政工作较为繁重。此次疫情爆发,给这个在困境中的家庭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王丹的父亲因病卧床,今年2月,王丹的母亲又因重病手术住院不能离人,作为独生女的王丹坚守工作的同时扛起护理母亲的重任,身体已经极度透支。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女儿,一个读小学、一个上幼儿园。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教大女儿做饭。他钢铁般地支撑着,支撑着家、支撑着学校的工作。
作为党委书记,学院内大小事情,他都要与领导班子共同协调落实。要和院领导班子商定学院疫情防控的落实举措、要参加班主任工作会、辅导员和学生干部调度会、过问学生线上上课的出勤,每次核酸检测开展前后都要和学生工作人员、学生干部进行沟通……以前线下的日常工作一部分转为线上,但是任务不减反增,对工作质量的要求更是没有丝毫松懈。每次,等到全院的核酸检测全都完成后他才再匆匆返回家中。他总是睡得很晚、很晚……
“家里两个是我的孩子,学校有那么多的孩子。这个时候离开学校我放心不下。”所以,几次全员核酸检测,宋志刚都与志愿者、辅导员老师一起维持秩序,耐心地引导学生们配合核酸检测工作。每天,他迈出家门的脚步是那么沉重,又是那么从容。
宋志刚记着一句话:“急难险重的情况下才能检验出一个党员的初心使命和奉献精神。”在抗疫一线的他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
宋志刚表示,疫情防控工作离不开学院所有人的努力,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团结就是力量!院长刘桂兰,副院长王晓兰、肖永贺都抢着冲在一线。党委副书记李硕负责学生工作,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学校一住就是三个星期,没有丝毫怨言。学院教工党员侯艳霞、肖芬、何安平、林青霞等一批同志做好本职同时都主动向学院领导班子报到,积极参加校院两级志愿服务,他们让一个学生党员带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作抗疫政策宣讲、健康打卡、志愿服务等工作,让党员的作用充分展现,在抗疫工作中考察培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中,一些毕业班的同学也站出来承担志愿服务工作,全院党员干部没有一个退缩,学院的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推进。
让鲜红的党徽在每一个角落闪烁。他们用爱传递着温暖,传递着感人的力量。
“胸前的党徽就是担当,非常时期,你传递给我们的是爱的力量……”这是学生们最想对宋志刚说的一句话。
图右二为宋志刚
刘志强:把两万师生的安全放在首位
自疫情爆发以来,后勤保障处副处长刘志强的工作量剧增。他不仅需要协调整个校园的保洁、园林、物业、车辆运输等工作,还承担起了防控消杀组组长一职。
作为防控消杀组组长,刘志强每天安排园林科人员对学校重点场所——快递中心、食堂、疑似点等依据相关规范进行重点消杀。除此之外,还对教师公寓过道和楼梯、全校47部电梯、580个垃圾桶以及2个建筑生活垃圾站,每日三次消杀,消杀面积达5000平方米。消杀小组一共只有10位工作人员,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12点都能在校园里看到他们的身影,而刘志强始终陪同、监督。
3月中旬,刘志强得知80岁的父亲需要动手术。他深知在这个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自己应以大局为重、以近两万师生的安全为重,也明白自己从医院到学校会给师生带来风险,他只能对家人说:“爸爸这次就靠你们照顾了,疫情形势好转后我再弥补。”每天晚上忙完工作后,刘志强抽空满怀愧疚地给在医院照顾父亲的家人拨通微信视频,像个孩子一样与父亲分享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老人深明大义,他为特殊时期儿子为师生坚守一线感到自豪。
3月以来,因为食堂不能堂食,学生社区的垃圾量至少翻了三倍。按照要求,所有垃圾要在处理站被压缩成饼状,但是食物压缩后会产生油、水,对机器有所损害。并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厨余垃圾需要专门机构来处理。因此,要解决垃圾的处理问题就要先把食物残渣分离出来。“这项工作花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也是最令我头疼的。”刘志强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安排在每栋学生公寓专设投放打包餐盒的垃圾桶,以此减少工作量。对于日常垃圾的处理工作,刘志强对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他要求:一要日产日清,二要及时对垃圾处理设备的检修,三要对垃圾处理站人员进出实行严格管理。
教师公寓的几次核酸检测,刘志强一次都没有落下。他和志愿者们一起确保了教师公寓、从业人员等近1500多人核酸检测的正常进行。
美丽的南工,在这非常时期有如此清洁安宁的环境,刘志强和他的同事们付出了许许多多的辛勤劳作。我们该为他们献上一束鲜花、一份发自心底的尊敬、一份由衷的感恩……感谢他们默默无闻为大家作出的贡献!
家是心之所系的地方。有“大家”才能有“小家”,守住“大家”才能有“小家”的温暖。疫情之下,在我们学校还有无数人像他们一样舍小家顾大家,守护着师生的安全,保障着校园的秩序。其实,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只要是家安好,一切就有了坚守的意义。
短兵相接虽无血,大爱深融却有家。
依旧,依旧,牢记初心恪守。
图右三为刘志强
江昆 :一定保证运输畅通
在后勤楼A106办公室里,有两张办公桌和一个老旧的小沙发,沙发的一头放着一个抱枕。床边有一张木制椅子,上面有几件刚洗不久的衣服……这是我校校车队队长江昆的办公室。看得出来,他是夜以继日地在这里守护不知道多少天了。
时常,深更半夜的时候手机铃声响起,这对江昆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有同学发烧?好的,我立马联系车辆去校医院接。”每逢有这样的紧急电话,江昆会立刻从沙发上起身,给校车队的专职司机打电话,安排车辆。自3月疫情爆发以来,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学校给江昆安排了住所,他却考虑到在特殊时期特殊情况多,半夜从住所赶到后勤楼办公室不方便,所以一直住在办公室里。
然而,就在第四轮核酸检测时,他的妻子去医院检查得知需要立即做一个手术。最难的是家中还有两个孩子,小的才两岁,大的上初中,他们只能由年迈的父母照料。江昆考虑到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各岗位人员不足,应当选择留守学校。妻子也非常理解他,住院期间请同事帮忙护理。
那些天是最忙最累最难熬的。江昆只能通过电话与家人沟通,两个孩子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料,为的是更多的孩子。家里的事是大事,但疫情当前,责任最重。
“最难的不是24小时待命,而是要及时和司机沟通,疏导和宽慰他们。”疫情的严峻性使太多的人疲惫了。当然也有司机抱怨。每逢这时江昆总是悉心劝慰关心他们。
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一些住在离学校较远且没有交通工具的校车司机都没有上岗。这样,就使在岗司机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有时司机们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出车。偶尔人手不够时,江昆就要自己上场,“我一定要保证运输畅通!”
除了这些突发任务,作为校车队队长的他还需要安排协调学校的各种物资运输,核酸检测工作人员的接送等等……时间不能耽误,车辆要确保安全行驶。江昆头脑里一直紧绷着一根弦。当车辆没有运输任务时,江昆还要去询问校车情况,查看综合行驶路程和行驶时间,提醒司机定期保养。
“没事的时候要好好休息,不要疲劳驾驶。”司机们的辛苦江昆总是记在心上。
图右一为江昆
文/图 学生记者 曲佳莉 肖文玥
指导老师 周冠佳
责任编辑 周冠佳 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