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光:带着失明父亲上大学照明孝路
1987年,张蕾出生在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杉树乡永靖村一个贫困闭塞的山寨。8岁那年,父亲因病双目失明。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欠下外债,可父亲的病情未见好转。母亲在一个赶场天,带着家里仅有的100多元,丢下张蕾和弟弟一走了之。从此,家庭的重担一下落在了这个年仅8岁的女孩身上。2007年8月,张蕾考入铜仁学院中文系。为了不让双目失明的父亲一个人在家无依无靠,她决定带着父亲上大学。2008年秋,张蕾在市区为父亲租了与校区相距3公里的一间8平方米、月租仅60元的老屋。她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后都会走回去给父亲做饭。为赚钱养家,她还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或打工。(2月13日人民日报)
孝老爱亲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当代青年中,有些人失落了,有些人淡漠了,甚至有些人认为那些太落伍了,在追求个人幸福,追求自我价值的今天,难道这些传统美德真的要被抛弃了吗?当然不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需要继承,需要发扬。张蕾带着失明父亲上大学照明当代青年孝老爱亲路。
这是一条需要付出辛苦的路。从辍学帮助父亲种地治病,到边打工边学习,到带着父亲上大学,这是一条艰难的路,是一条付出辛苦的路。孝老爱亲不是嘴巴上说说的话,必须付出自己的辛苦。当然,我们许多人不会如张蕾这样付出如此巨大的辛苦,但是,我们必须用辛苦打造这条道路,有这个意识,我们才能不怕脏,不怕累,因为付出辛苦是必然的。
这是一条需要坚守的路。孝老爱亲,一天容易,两天容易,一个月容易,但是要长期坚守下去不容易,因此,我们必须有坚守的精神,张蕾有坚守的精神,坚守着对家庭的责任,坚守着做女儿的责任,坚守着对父亲的责任。做人当有责任,责任是一个人灵魂,责任是爱心永恒的动力。孝老爱亲,我们应该有坚守的精神。张蕾说,“不管生活怎样,父母对你怎样,照顾他们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是一种责任精神,这就是孝老爱亲的灵魂。
这是一条有牺牲精神的路。“当时想,不能为了自己的幸福,牺牲家人的幸福,否则我一辈子都会内疚。”因为长期失明,父亲脾气有些暴躁,为了安抚父亲情绪,张蕾宁愿苦自己,也不希望父亲太过焦虑。这就是牺牲精神,牺牲掉自己的幸福,牺牲掉自己的甜美,一切为了亲情,为了父亲。这种自我牺牲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张蕾的这种牺牲精神,让我想打了卧冰求鲤的故事,晋朝有个叫王祥的人,幼年时失去母亲。继母不慈爱,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一年冬天,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还让我想到了负米养亲的故事,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等等。这些传统美德的故事里有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情感的魂,这些根与魂在张蕾身上绽放出芬芳。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学习张蕾的这种美德,应该具备这样的美德,这是责任也是使命,我们应该让中华民族的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得到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