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公开赛轮次多腻歪人 低段位选手太吃亏

28.02.2014  12:03

一个失败饭店经理的愚蠢之处,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策略失败,为了吊足食客的胃口,而端出一盘盘色香味均无的菜品糊弄人;预料失败,完全想不到自己的一厢情愿,只会招来饥肠辘辘的食客一片骂娘;产品失败,总算有几个熟客等到了最后,却发现所谓正餐换汤不换药。

一系列失败的结果可想而知,糊弄人的新菜品从此无人问津,新食客绝望而去从此迈门不过,老食客伤心透顶寻摸新去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不说,再大的产业恐怕也要败得个精光。

这个愚蠢的经理,就是当今斯诺克运动的掌门人——巴里·赫恩。单就128名球手共同参赛的排名赛来说,正在进行的威尔士公开赛不是第一个,想必也不是最后一个。此时此刻,赫恩老头心里一定在犯嘀咕:你们球迷不是看那几张老脸都看惯了吗,爷弄几个新人你们还是不看;你们低排位球手不是老抱怨没机会吗,爷给你们机会也憋不出屁大个动静!威尔士公开赛16强全产生了,还是那几个老炮。你们究竟说说,你们要闹哪样?

答案很简单,就在主菜和配菜的学问里。

大型排名赛关注度、积分和奖金都高,所谓半年不开张,开张管半年。但若以为这会是所有球手的主菜,那就大错特错了。对于低排位球手来说,与其在排位赛里被各路大神虐到哭爹喊娘,还不如攒着劲儿到PTC里谋个功名,毕竟鲍鱼龙虾不是谁都吃得起,豆包粉条也是干粮。可笑之处在于,赫恩创办PTC时,其实已经赋予其屌丝捞分儿的功能,将这一功能平移到大型排位赛上,无异于食客点了土豆、茄子和青椒后,又点了一盘地三鲜——不是撑死的就是傻死的。

在观众眼中,主菜和配菜的分别就更为简单了。主菜都不爱吃,味同嚼蜡的配菜观众能爱吃吗?与其简单粗暴的使用人海战术,还不如在原有32人基础上做点文章——比如固定一名元老球手或是美女球手;或者仿照NBA( 微博 )全明星赛,咱也搞个远台大赛、低杆大赛、K球大赛等等,既有看头还能普及台球知识。比一帮木匠、程序员在那乱打好看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128人大乱斗背后其实蕴藏着对市场和球员的极不尊重。本次威尔士公开赛,首轮比赛居然打了4天,这就意味着球迷要面对一帮半职业球员昏睡4天!君请看,巴西世界杯半决赛第二场到决赛,也只需要四天;NBA总决赛两场间隔不超过两天。你斯诺克有何颜面让人等你四天!低排位的球手在经验和比赛节奏上本就不足,不能做到高手那样以赛代练,长时间比赛空白只会让他们手感冰凉,爆冷的唯一变数自然烟消云散。

其实,巴里·赫恩的梦想是美好的——更多人打球,更多人看球,更多钱支持球。这既是他的出发点,也是他的最终目的,但中间的曲折让人无法直视。你要么学欧洲足球,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把升降级控制在小范围内,假如西丙球队隔三岔五和皇马( 官方微博 数据) 踢,有谁愿意看;你要么学网球,利用积分和奖金将比赛分级,大满贯和其他赛事都会有人死磕,技术水平有差异,玩命的劲头都一样。

赫恩的改革,无疑借助了网球的模板,但他却恰恰忽略了这种赛制的精髓,就是让球员自由选择发力重点。而如今,高水平球员被迫参加PTC等小比赛,出工不出力;低水平球员不得不参加大型赛事,浪费时间摧残信心;媒体和公众的视野难以维持,颇有被剩饭撑个半死的感觉。以自由选择的初衷造成无可选择的结果,巴里·赫恩你又在闹哪样?

若将篮球、足球比作是豪华轿跑,斯诺克从未跻身名车之流,如今已有破败之象,勉力前行的路上,只要目的地准确,慢一点又何妨?在这条曲折的盘山路上,若是再走弯路,恐怕就要翻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