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找到那把打开巴西大门的“钥匙”

22.05.2015  20:13

  当地时间5月20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下榻饭店会见巴西里约热内卢市市长帕埃斯。帕埃斯代表里约市政府和人民,向李克强授予里约热内卢城市钥匙。图/新华社

  中国总理带着“钥匙”离开巴西。他也是带着“钥匙”来的。来时的钥匙,打开了巴西的大门和巴西人民的心灵之门。带走的钥匙,象征着这扇门将一直敞开,并且越开越大。

  在巴西最著名的城市里约热内卢,李克强从市长手里接受了一把金色的“城市钥匙”。此前获赠过这把“城市钥匙”的,只有巴西前总统卢拉、教皇方济各、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4位客人。

  对中国客人这种最高规格的礼遇,出自里约民众对中国装备的赞誉、信任和感谢。在这座明年就将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中国装备无处不在,深受市民青睐。他们确信:里约奥运会时,几乎每位想要抵达奥运场馆的观众都需要乘坐中国装备——或者是中国的地铁,或者是中国的轻轨,或者是中国的渡轮。

  作为中国装备“最佳形象代言人”,李克强找到的那把打开巴西大门的“钥匙”,就是双方产能和装备合作。

  他带着“钥匙”而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发表的致辞中,他首次提出中拉产能合作“3×3”新模式。被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所接受的国际产能合作“李计划”,此次在巴西,有了更明晰的阐述和更丰厚的内涵。

  这把“钥匙”是物流、电力、信息三大通道,是企业、社会、政府三者间良性互动,是基金、信贷、保险三条融资渠道。

  李克强找到了那把打开巴西大门的“钥匙”。这把“钥匙”是国际产能合作的理念与实践。这一合作为双方带来转型升级的契机,因为——巴西及拉美不能止步于初级产品的“全球供应商”,中国也不能总是充当廉价产品的“世界工厂”。双方巨大的利益共同点,是合作的稳固基石。

  这把“钥匙”是双赢互利、义利并重、着眼长远的原则与承诺。中巴、中拉产能合作绝不是重利轻义的短期行为,根本目的是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这意味着在对方国家投资经营的中方企业要尊重当地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充分吸纳当地就业,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李克强郑重承诺:中方为产能合作提供的投融资支持,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这把“钥匙”是拉美谚语“众臂合力,无可匹敌”和中国古话“人心齐,泰山移”之中蕴含的朴素真理与历史经验。正如李克强所指出:中国与巴西这两个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的巨人,只要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就没有成就不了的事业。中国与巴西的产能合作,是优势的合作、环保的合作,更是“巨人的合作”。

  这把“钥匙”是文化上的彼此尊重。在巴西,李克强深情地讲起,他从空中俯瞰这片神奇的土地,在广袤的森林、宽广的河流、肥沃的田野中感受到的蓬勃生机与活力。他进而阐述了中国的“拉美观”:拉美是人类文明包容共存的杰出代表,多种文化在这里和谐共生,形成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拉美文明。

  所以,李克强找到的这把“钥匙”,不仅打开巴西的大门,也打开拉美的大门;不仅打开市场的大门,更打开人民的心灵之门。

  正是因为他找到的这把“钥匙”,巴西总统罗塞夫才会做出如此积极和默契的回应:共同会见记者时,她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了巴西将与中国开展产能合作的具体项目,并准确列举了这些项目涉及的中国公司名称。

  在巴西利亚,因为合作的热度与活动的密集,原本安排的总统欢迎午宴一再被推迟。这场午宴后,罗塞夫总统一路陪着李克强,从宴会厅走出大楼,一直送到车门口。这一举动被在场的一位资深外交官称为“完全超出了外交礼仪的规格”。

  这就是这把“钥匙”的魅力,因为它代表着智慧,满含着诚意。特约记者 林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