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徽商入赣第一村汪湖村:见证皖赣两地交流融合

17.09.2015  01:14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9月16日浮梁讯(记者 陶望平)自徽州府歙县城起,从休宁县城西行,经黟县渔亭,过休宁县右龙村而达江西浮梁瑶里,这条全长百余公里的徽饶古道让徽商享誉大江南北。

  皖赣两省主流媒体“探访皖赣古驿道”采访团16日走进徽饶古道浮梁段,来到了与休宁右龙村一岭之隔的徽商入赣第一村汪湖村。走在穿汪湖村而过的古道上,看着汪湖村的徽式建筑,与当地百姓攀谈,记者发觉这条古道所带来的皖赣两地的经贸文化交流融合气息在汪湖村展露无遗。

  记者沿着古道一路行走,看见古道均由麻石铺成,虽历经千年风雨打磨,仍不失历史的厚重感。


位于江西浮梁汪湖村的徽饶古道石碑。(记者陶望平 摄)


徽商进入江西浮梁的必经之桥復源桥。


徽饶古道进入江西浮梁瑶里,穿汪湖村而过。


采访团记者行走在徽饶古道浮梁瑶里段。

  出村不远便可见一块不规则形状的徽饶古道石碑,再往前便是一座石拱形的復源桥,而这座桥是徽商进入江西必经之桥。“这里最早是一座木桥,后来一位当地的村民进行了修缮,改造成了石拱桥。”浮梁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文化保护管理所所长李新才向记者介绍说,当年汪湖村一位村民受了洪灾,后来发达了,为了回报社会,便将这座木头桥改建成了石拱桥,造福于后人。

  出汪湖村,走过一段公路,继续沿着徽饶古道,记者一路走到瑶里镇梅岭村。几百年前,徽商茶客们挑着沉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把茶叶送到当时的茶叶集散地浮梁进行交易,只为养家糊口。

  “徽商通过徽饶古道,把盐、茶叶、烧窑用的木材、瓷土都销到浮梁瑶里这里来,然后从这里买去大米、瓷器,”江西省社科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夏汉宁说道。

  由于瑶里汪湖村地处皖赣交界处,安徽的休宁、祁门人通过这条古道来到这里,除了商贸往来,还有的与当地人结婚,甚至有一部分人因为饱受自然灾害之苦,迁来浮梁汪湖村,成为江西人。李新才告诉记者,正因为双方亲密频繁的交流,汪湖村本地的生活习俗、建筑风格与隔壁的安徽休宁很相似,不过也有自己的特点。

  “拿建筑来说,安徽的建筑粉墙黛瓦,整个墙体粉刷的很白,我们浮梁的建筑那是青砖黛瓦,墙体是不粉刷的,因为有风雨侵蚀,墙体上刷了石灰就会发霉或者脱落,就不好看了,”李新才向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介绍道。

  夏汉宁说,浮梁自古“赣鄱隶属,文化徽派”,即其行政关系归属江西 ,而习俗深受徽文化影响。至今,浮北、浮东山区居民还与相邻的祁门、休宁县一些乡镇有很近的姻亲关系,走亲访友密切。

  “昔日辉煌热闹的徽饶古道已逐渐失去了原有功能,但作为皖赣贸易文化交流和百姓友好往来的重要历史见证,其所彰显的价值意义历久弥新。”夏汉宁说,这不仅仅是条千年商道,更是一条千年文化之道、皖赣往来友谊之道。

  “徽饶古道点多线长且跨地域分布,”夏汉宁建议皖赣两省文物管理及旅游部门牵头组织专家全面开展古道遗产资源调查,进一步准确掌握徽饶古道遗迹分布及保存现状,验证进行旅游深度开发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同时,建立徽饶古道皖赣两省沿线政府间协调机制。

  “保护与开发徽饶古道旅游资源,对带动江西、安徽两省区域经济和旅游业 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夏汉宁建议,把徽饶古道打造成一条集自然观光、皖赣瓷茶文化体验和运动探险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以千年古道为链,将沿线一个个宛如“珍珠”的景点串成一条链结皖赣两省的“项链”,提升皖赣两省古道沿线周边的景点集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