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书记谈体会】胡彦斌: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 全力构建驻在部门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13.12.2017  16:42

      【开栏的话】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发挥表率作用,带头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带头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头落实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一刻不停歇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即日起推出“纪委书记谈体会”专栏,刊发部分设区市纪委书记、派驻纪检组组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体会文章,敬请关注。

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  全力构建驻在部门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驻省财政厅纪检组组长 胡彦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改进作风入手,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坚决反对“四风”,严明党的纪律,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坚决捍卫了党纪的权威性,成为党风廉政建设最亮丽的名片。十八届中央纪委向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不只是惩治极少数严重违纪并已涉嫌违法的人,更要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作为省纪委的派驻机构,我们认为,新形势下做好派驻监督执纪工作,构建驻在部门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必须要进一步严明纪律,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日常管理监督,关口前移、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及时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用纪律和规矩衡量党员干部行为、管住管好大多数。

  首先要严明政治纪律,强化政治监督。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要把政治纪律挺在前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对党绝对忠诚的“试金石”,只有坚守党的信仰,恪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才能做到对党忠诚不动摇。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就是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高度重视对驻在单位党内政治生活的监督,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

  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要督促驻在单位各级党组织不断加强政治生活制度的规范与落实,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要加强与驻在单位党组(党委)书记的联系沟通,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共同研判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情况、新动向。要督促党员领导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在干部管理监督中体现讲政治的要求,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履职能力。对那些政治上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决不能放任自流、置之不理,该提醒的要提醒、该谈话的要谈话、该函询的要函询;对那些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干部,要认真对待、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要“一票否决”。

  其次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科学的方法论,是我们党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刻历史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一贯方针,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方针。惩前才能毖后。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以纪律为尺子管党、治党是必然选择。惩前是对违反党纪行为的惩戒和处理,毖后是对其他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惩戒极少数警示大多数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治病为了救人。党纪处分的目的不是要打垮一个党员,更不是要把他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们发现错误,加以批评教育、依规惩处,目的都是帮助犯错误的党员干部改正缺点,避免讳疾忌医、有病不治,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这既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严管厚爱。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无数的案例表明,如果在刚出现问题苗头的时候及时给予提醒、警示,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问题由小变大,最后演变成违法犯罪问题。十九大报告在“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中再次重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既是对这一优良传统的坚持和发扬,更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派驻监督执纪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要紧跟中央和上级纪委的步伐,深刻领悟“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理念和要求,坚决纠正以大案要案论英雄的政绩观。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将这一原则运用到监督执纪问责的方方面面。一是要把严管厚爱体现在日常管理、监督中,小错提醒、警钟长鸣,敢抓敢管、不搞特殊,使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二是要处理违反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应当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三是要全力“治病救人”,拿出真心挽救的态度,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做实做透,使犯错误的同志真正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卸下思想的包袱,更好的改过自新。通过一疏和一堵,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增量、减少腐败存量。

  第三要把握“树木”与“森林”关系,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核心在于用纪律管住大多数。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就要科学研判“树木”和“森林”的状况。树木和森林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要正确研判,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分清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既要看到“森林”整体健康的状况,也要看到其中影响政治生态的“歪树”“病树”“烂树”的存在。面对极少数,我们要以铁的纪律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维护好整片“森林”。对部分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歪树”,我们切实履行监督责任,经常开展约谈函询,及时进行谈话提醒和方向纠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知错就改,回归“森林”。针对“病树”,要坚持运用第三种形态对其进行“猛药去疴”式的重处分,以挽救其政治生命。针对“坏树”,则必须以“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对其立案审查,直至坚决将其“拔除”。截止今年11月份,驻省财政厅纪检组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谈话函询 18人次,占90%,使红脸出汗成为了常态;运用第三种形态纪律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2人次,占10%,切实用严格的纪律管住了“森林”。“四种形态”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政治智慧,是严管厚爱大多数的智慧,是防患于未然的智慧。我们要充分认识“四种形态”提出的初衷,不仅要抓住“树木”这个局部和少数,避免站在高处看“森林”的无重点论; 更要管住“森林”这个整体和多数,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论。要更加注重日常管理监督和违纪党员的处理挽救。用严明的纪律管住全体党员,做到思想教育从严、党内生活从严、监督执纪从严,助推全面从严治党、严到细处、严到实处,层层深入,由轻到重,由多到少,体现管党治党的从严从紧从硬的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纪律建设没有休止符。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以严格的纪律管党治党,不能有半点松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上来,按照中央和中央纪委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一刻不停歇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务实的作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以严明的纪律推动各项责任的落实,全力构建驻在部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