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林:草莓有毒否还是让“体检”说话
据媒体报道,市民在北京购买的8份草莓均检测出含有百菌清和乙草胺两种农药,相比欧盟标准,有的草莓超标6倍。针对曝光草莓有“毒”、农药残留超标,绍兴市农业局相关技术人员专门对一些草莓种植基地进行了调查取样。(5月2日《绍兴晚报》)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紧迫性显而易见。随着我国温饱问题的解决,人们开始追求吃出安全、吃出健康。近年来,毒大米毒木耳毒猪肉毒食用油劣质奶粉地沟油等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这使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时,一个典型争议问题就是剧毒、高毒农药的使用。目前我国共有22种登记在册的高毒剧毒农药,自2011年国家出台相关农药管理条例后,我国就在不允许新增高毒剧毒农药。
我国对乙草胺的使用范围明确规定不包括草莓。如果真用了,属违法行为,应该严厉打击。再说,草莓在大棚期间,一般采用的是垄上覆盖黑色的塑料膜、垄间铺上稻草的技术,杂草基本不会长出来,所以这个期间也不需要使用除草剂。如果生产者对草莓使用乙草胺,至少说明对草莓这种植物缺乏相应的植保知识,对农业技术指导部门来说应该是一种责任倒逼。现在农村乡镇一级的农业技术指导部门,基本是有其名无其实,线断腿瘸,没人去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技术棚架,服务缺位,已非一隅一地。所谓“科学种田”,基本靠农民自己摸索。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农产品质量,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应该看到,有些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不适当的使用农药、化肥,导致一部分农产品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并非农民故意为之,而是缺乏相应的农业技术知识所致。既加大了生产成本,又降低了产品质量,得不偿失。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才是治本之策。如草莓生产过程中,在繁苗阶段应使用对抗炭疽病的药物,进大棚后应使用防治灰霉病的农药,只要按标准施用,并留足时间再采摘,就不会超出国家安全标准。这些植保知识,农民只有掌握了,才能正确使用。
农业生产不怕用农药,关键在于如何施用农药。据专家介绍,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生产的果蔬茶叶,安全等级一般可达到无公害标准,一部分还能达到绿色标准。低毒低残留农药降解速度非常快,以草莓为例,种一茬草莓一般要打七八次低毒农药,如果这些农药是草莓采摘前三天打的,即使是大棚内种植的草莓,也是安全和无毒的。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东浦镇的种植户柴桂香说,虽然这一次曝光草莓有“毒”,对自己的生意影响不明显,但还是很欢迎农业局的检测,因为这样才觉得对得起信任他们的老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