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一个交警在八一桥上20年的坚守
他,把青春献给了车流
记者 刘文君
在英雄城南昌,有位交通警察叫罗杰,为了保证八一大桥的交通安全畅通,他孜孜不倦地坚守着,这一守就是20年。20年,无论数九寒冬的下雪天,还是骄阳似火的三伏天,无论大雨倾盆,还是秋风瑟瑟,桥上总有他忙碌的身影:或快速处理交通事故,或尽责疏导交通,或帮群众推车……
孜孜不倦八一桥上巡逻20年
要说罗杰,得从八一大桥谈起,八一大桥是连接南昌市老城与新城区的一座跨江大桥,是城市交通的一条大动脉,是南昌城区交通状况的晴雨表。
罗杰,1987年退伍后圆了自己的“警察”梦,当上一名交通警察。在城区巡过一段时间马路后,1994年被安排到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东湖大队八一大桥中队担任中队长。直至今日,在桥上管制交通长达20年。
20年来,老桥换新桥,桥面虽然变宽了,桥头的岔道口也多了好几个,可随着车辆保有量的日益增长,如今每天过往八一大桥的车流量约9万多辆,远远超出负荷,工作强度大可想而知。可是,罗杰却始终孜孜不倦。
为确保八一桥面交通有序、安全、畅通,他每天要在八一大桥上来回巡逻几十趟。每天他都提前上岗、最后一个下班。中午中队没有警力,罗杰就主动义务加班,下午又接着上班,每天12个多小时超负荷地工作。为了快速处理桥面上的交通事故,他由开汽车巡逻变为跑步接处交通事故,每当桥面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不到几分钟,罗杰就犹如天兵一般降临在事故现场,快速为民排忧服务,和风细雨般文明执法,风驰电掣疏导交通,让他赢得了一个“兵贵神速”的雅号。
“交通管理工作被罗杰当成一份事业来对待,有时他休息,同家人在八一大桥附近散步,一看到桥上出现状况,立即投入工作。”曾经在八一桥中队呆过一段时间的民警占志鸿将这位中队长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同时也默默地被罗杰感染。
眼瞅着罗杰的年岁大了,大队领导多次找他聊天,考虑调他去轻松点的岗位,却被他拒绝了。“我觉得自己很适合桥上这个岗位,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车我心里踏实。”这个简单又淳朴的理由他说了很多次。
也许,没有八一大桥就没有他的被人知晓,但八一大桥如果没有他就没有魂。“他把青春刻在了八一大桥上,和桥融为一体。”大队教导员彭筱敏说。
011228,这是他的警号,01代表南昌,122是交通事故报警热线,8代表八一大桥,冥冥之中将他与这座桥、这份职业紧紧连在了一起。
罗杰模式 求新思变中要“空间”
“保安全、保畅通、保秩序”,这是罗杰一直秉承的工作理念。多年来,他一直围绕这个理念,审时度势,善于改变老旧的执法方式。
2007年和2008年间,八一大桥上的交通呈现明显的潮汐式车流,早高峰进城方向车流量大,晚高峰出城方向车流量大。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道路资源,罗杰经过科学论证和多次反复试验,独创了“139”工作法成为缓解八一大桥早晚高峰的拥堵问题秘密武器。就是在八一大桥猫匝道瓶颈处设立一个指示标牌、安排3个民警、摆放9个反光锥筒,用物理隔离法来变换南北方向通行车道,有效地平衡了南北方向早晚高峰时的交通流速,将通行效率提升了2至3倍。
2008年年底,罗杰注意到,桥上的车流量已经有早晚高峰双向饱和的趋势,摆放锥筒逆向借道的方法不起作用了。罗杰立刻转变以往的管理方法,要求民警高峰时段一条直线两头跑地巡逻,不让轻微剐蹭事故堵路。
近几年,八一大桥呈现新的矛盾,由于桥上是机非混合型车道,在车流量大时经常出现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行驶。罗杰主动找到大队业务部门,商讨如何杜绝此类现象,在科技设备还没完善前,罗杰拿着相机在桥上拍了两年多。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此类违法现象少了,
“机动车管好了,下一步我打算重点治理非机动车走机动车道。”罗杰信心满满地说。“桥上交通发生的任何细微变化他都看在眼里,而目会及时改变执法方式和重点对象这正是老一代交警在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向新一代交警的转变,罗杰成功地做到了!”占志鸿被罗杰的精神深深鼓舞。
这就是“罗杰模式”,在思索中工作,在工作中思索,积极向“创新”要“空间”。
以快制快 人送外号“飞毛腿”
八一大桥上车流量大,任何一起小事故所产生的停顿都会很快形成连锁反应,这就要求民警处理事故时迅速固定相关证据,将现场撤至桥下。
为了减少警车调头麻烦,节省时间,每次事故发生时,罗杰都会徒步跑至现场处理。一般轻微事故罗杰要求5分钟内事故车辆撤离事故现场,10分钟内民警处理完事故。长期如此,同事们都给他起了个外号——“飞毛腿”。
为了提高出警效率,罗杰经常会“唠叨”民警,“他的唠叨细到是先穿反光背心,还是先戴头盔更加节约时间。”占志鸿说。
有时桥面发生大拥堵,桥上出现突发事故,警用摩托车无法通行,这就要求民警在桥上两头跑,没有健壮的体魄很难胜任桥上的执勤任务。,为了让民警在桥上跑得更快,推得动车,罗杰在中队准备了哑铃等简单的健身器材,要求民警每天练5组俯卧撑。
以桥为家 民警心中的体贴哥
严于带队,严格执法。工作中罗杰也许会显得难于亲近,八一桥中队警长应升说,但是生活中,罗杰其实是个很细心的人,是民警心中的体贴哥。
应升是前年10月份分到大桥中队,因为桥面交通管理毕竟不同于城区道路,应升刚去时不太熟悉桥面交通管理的一些方式方法,一直跟着中队长罗杰干。应升说:“他是中队长,但是面对任何事情‘永远是冲在最前面,非上班时间遇到突发状况时,一个人能处理的话就不让其他民警劳累”。
罗杰将中队当做了自己第二个“家”,为了方便工作,罗杰在办公室放了一张小床,每逢大雨或者冰雪天气,他便住在中队,防止桥面发生紧急情况时,人员无法及时到位。
“越是恶劣天气,他越不会离开这座桥。”东湖大队副大队长喻剑说道,每年冬天,罗杰都会在车里放上军大衣、棉被等取暖物资。一旦桥面结冰,便在桥上过夜。炎热天气,车上则备有防暑药品。
“这么多年罗杰养威了一个习惯,凡是有突发状况,若民警们都在休息,他会先到现场进行评估,看看自己一个人能否拿下,如果实在拿不下,才会叫大家出警。”应升说。
工作如此,生活上更不例外。应升说,大队同事很多都是外地来的,年轻的民警都未成家,住在大队,罗态就经常让他们把被套带到他家里去洗。
对待老百姓,罗杰更是有着热心侠肠。在桥上他还热心的帮助爆胎的车主换胎,抛锚的车辆推车.
他究竟帮助过多少受困的司机,推过多少抛锚的车辆,救起过多少在八一大桥轻生的人,收留过多少个迷路儿童,扑救过多少次汽车大火,献出的献血救过多少人(至今献血量是八万二千四百CC)已经无从计算。
草根明星 百姓眼中熟悉的陌生人
“手不停,嘴不停”,罗杰在桥上就是这样。
八一桥上那“黝黑黝黑的”的面容,渐渐地被过往百姓记住。每天,罗杰执勤站岗总有许多“哥们儿”主动向罗杰打招呼,虽然大部分他并不认识,但面对他们的招呼,罗杰心里电会涌起一股股暖意。
“他就是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之前就注意到这位站在桥上的交警,但是直到那次事故后才知道他叫‘罗杰’。”市民谢琦告诉记者,9月24日上午在八一大桥上她的车被追尾,当时心情很不好。罗杰快速地处理了事故,让她很受感动,“微笑着执法,快速规范地处理事故,让我觉得很温暖,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在他众多的粉丝中,还有这么一位“铁粉”。
粱小华是南昌市国税局一位工作人员,2009年单位搬至红谷滩,上下班每天经过八一大桥,慢慢地注意到罗杰。“我和罗杰索不相识,起初是被他有板有眼的指挥手势所吸引。”梁小华告诉记者,平凡又枯燥的交通岗位,罗杰每天精神饱满,无论什么时候动作都很规范。现在,每天过往大桥,粱小华都会有意识地去找下罗杰。“有时,看到他不在桥上心里还有些不踏实。”
粱小华是个急性子,有次在桥上他急着赶路占用了非机动车道行驶,结果被罗杰拍了。粱小牮认识到自己的不对,此后走八一大桥再也不占非,机动车道了。
每次经过桥面只要是离罗杰不远,粱小华都会摇下窗向罗杰挥挥手打个招呼,许多次,梁小华想停下车同罗杰说句话又因车流无法停下而打住。今年夏天,一天早高峰桥上有些堵,罗杰正好在路边疏导交通,梁小华将车开到罗杰身边,“逮”着机会终于聊上了几甸。“当时觉得莫名其妙,叫他赶紧往前,不要影响后面的车辆通行。”罗杰回忆说。为了不影响交通,粱小华匆匆地塞给罗杰一张自己名片,之后还相互加了微信,就这样,这位“铁粉丝”算是与罗杰认识了。
工作生活中,不经意间,罗杰经常被人问起,“你就是八一大桥上的那个交警吧。”多数人不知道他叫什么,只是记住了这张脸。
不知不觉中,罗杰成了八一大桥的“代言人”。
扎根基层 服务百姓荣登中国好人榜
作为一名普通的交通民警,他二十几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忠实履行职责;作为一个中队干部,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站好每一班岗,一年365天,不论刮风下雨,从来没有请过半天假。他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成了其他同志学习的楷模,被市政府、市局评为市优秀人民警察、先进个人、嘉奖共12次;市交管局评为优秀人民警察、先进个人、执法标兵共7次;市直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3次;1990年当选中共南昌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2008年市委、市政府授予抗冻救灾模范,同年,被市公安局评为“全市公安机关十大爱民警察”;个人荣立三等功7次。2001年全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2012年全省公安交警系统“十佳廉洁守纪交警”,2012年南昌市公安局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2013年度中国文明网评为“敬业奉献中国好人”。2014年,获南昌市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同年11月在中央文明办、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经济日报社、人民公安报主办的2014“中国好交警●中国好司机”大型公益活动中,被推选为“中国好交警”。(记者 刘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