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周恩来曾留住23次

26.07.2015  23:11

  中新社西安7月26日电 题:探访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周恩来曾留住23次

  中新社记者 冀浩凡 阿琳娜

  一间接待室,抗战时期向延安输送成千上万爱国青年;一座小院,记述着白求恩、斯诺夫妇等人对中国民众的情感,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人都曾在此留下“身影”。

  26日,中新社记者来到位于西安北新街“七贤庄”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1936至1946年间,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此设立秘密交通站、红军联络处及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陕办事处。

  朱门青砖,白墙黛瓦,老树青苔,经过整修保护,如今的“西办”焕然如新,门前肃穆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牌匾,依稀令人嗅到烽火岁月的气息。

  10年间,“西办”宣传抗日主张,推进统一战线,为八路军领取、采买、转运物资,组织不计其数的青年奔赴延安。当时,各地青年抵达“西办”后,需在一间接待室接受审查。据统计,仅1938年就有万余名青年获批前往延安,其中包括全国多数省区,还有海外侨胞。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研究员杨武告诉记者,“西办”作为当时陕甘宁边区、延安连接、沟通全国乃至世界的“枢纽”及“桥梁”,意义重大,不少中外记者、友好人士也通过它前往中共“腹地”。

  1938年2月,率领“加美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的诺尔曼·白求恩,赶赴延安途中在“西办”停留10余天。这期间,除购置药品,添置器械外,他还给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诊治疾病。在一间简陋的地下室内,他甚至为共产党人张克侠完成过盲肠手术。

  抗战时期,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与海伦·斯诺续写的《续西行漫记》,真实反映了西北抗日根据地及八路军的抗日斗争情况,鼓舞千百万中国青年,并成为中美友好的象征。1937年8月,海伦·斯诺曾留住“西办”。战争结束后,其本人及后人多次故地重游。

  作为当时延安的“门户”,“西办”具有独特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优势。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叶剑英、邓小平、林伯渠、董必武等领导人,因公需要多次在此留住。

  在“七贤庄”一号院会客厅的9平米套间内,简单的写字台上放有砚台、笔、信封、信纸及一个绿色玻璃罩的台灯,木床上是一床齐整的薄被,周恩来曾在此留住23次。杨武介绍说,“周恩来每次来此工作都很繁忙,台灯时常亮到深夜,‘西安事变’时甚至彻夜不灭。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馆长霍学进说,在当时全国16座“八办”之中,“西办”是成立最早、坚持最长、影响重大的一家,无数青年由此走上报国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