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经常受伤 自然坏损不多大多因不爱惜
上周末,记者来到位于沙头角保税区西侧的盐田区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中心维修车间时,里面摆满了等待维修的自行车。
5名身穿绿动工作服装的维修师傅,正忙碌着维修从各个站点运回来的“伤病”自行车。令记者感到惊讶的是,还有四名身着保安制服的保安员也在进行扒胎、卸轮子等活儿。“这是沙保物业的保安在这里帮忙,因为这里活太多,忙不过来。”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中心的海显涛对记者说。
记者和一名叫邓志红的保安聊了起来,他动作麻利地拆下轮胎认真检查,“这辆自行车的轮胎被割破了,没法用了,要换掉。”他告诉记者,从今年1月沙保物业接管盐田区公共自行车管理运营后,除了几名专职的自行车修理工外,公司还对20多名保安进行了轮流培训修自行车的技术。
海显涛告诉记者,每天有100多辆自行车要被拉到这里维修,这里的5名专职维修师傅常常是满负荷工作。因为盐田使用的公共自行车是非标准自行车,比较坚固抗摔,当然修起来也更费力一些。
记者注意到,轮胎、手闸、座包是自行车受“伤害”的重点。为什么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呢?
海显涛说,从目前使用维修情况来看,真正自然用坏的,并不多,大多损坏都是因为不爱惜造成的。有一次,他看到一辆自行车上坐了5个人,前筐里坐一个、辅助座上坐一个、骑车人身上背了一个、后面挡泥板上还有一个,你想想,这样严重的超载,对自行车的轮胎等损害是非常大的。还有的人,骑车时遇到坎,就直接往上冲,内胎很容易被瞬间的巨大力量挤破。“甚至有一次,我看到一名骑车者,在过天桥时,下坡的时候,他竟然将自行车顺着斜坡扔到下面,当时我就责问他怎么这样不爱惜公共自行车,哪个人居然回答说,我怎样用公共自行车,还要你管?!”有一次,巡查人员看到,在一个站点上,有六辆自行车的轮胎,被刀齐刷刷割开长长的口子……类似的不爱惜情况,实在太多。
记者了解到,盐田的公共自行车从2011年12月28日开始运营,截至11月1日,已经办出骑车卡6万多张,骑行量超过2500万次,全区的5000辆自行车,每台每天的使用次数平均为13次。公共自行车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出行。
“自行车质量再好,如果使用者不爱护,同样也经不起折腾。希望大家在享受公共自行车的便捷时,像爱惜自己家的自行车一样,去爱护它们。”海显涛呼吁说。(深圳商报 记者贾少强)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