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赛华:公务员“以死明志”是否真的明智?

18.05.2015  11:28

  近日,贵州惠水县好花红镇一公务员在家中自杀身亡,其胃内发现71枚硬币,并录音留言证明自己清白。此事还引发出好花红镇的经济问题,涉案副镇长已被立案停职调查。(5月16日新华网)

  死者余恩赏必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会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否则谁愿意亲手将71枚硬币塞入体内?然而,这样的“以死明志”,是否真能如余恩赏所想“一了百了”呢?付出生命的代价是否值得呢?笔者恐怕不能赞同余恩赏的选择。

  首先,“一死了之”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诚然,对于余恩赏本人来说,死了,就意味着不用参与这些为“腐败”粉饰的违法事件,不用在良心与官压之间抉择。然而,用死亡这样极端的方式躲过了问题,并不意味着镇上的经济问题不存在。往最坏的方向想,若是该镇的政务再“黑暗”点,他的死亡并没有如现在般掀起轩然大波,恐怕还会有另一个“余恩赏”出现。如此懦弱的解决方式,难道是当今“过五关斩六将”,在亿万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公务员该选择的路吗?

  其次,事实也证明,“一死了之”的“期望”并未有幸被实现。从4月18日,死者余恩赏被其妻子、母亲发现死在卫生间至今,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警方经过多方调查方才确定基本案情,并且案件还在持续调查中。这段时间内,其妻子、母亲在遭受失去家中顶梁柱的打击之外,还要配合警方的调查、接受闻讯赶来记者的采访。报道中还提到他与妻子结婚不久,孩子还很幼小,不负责任地将他所逃避的问题,以及自身带来的伤痛压在如此一家妇孺身上,怎么忍心!

  不要忘记,生命消逝的伤痛对家人是永远的烙印。可能他的妻子要承担更多家中的责任,也可能改嫁他人;父母能将其培养成公务员,付出的心血必然不少,在儿子成家立业的顶峰突然遭受丧子之痛,大喜大悲,可怜“白发人送黑发人”;而这尚未懂事的孩子,或许就要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甚至只能跟着老一辈生活。“一死了之”的“”,在家人身上却是不幸的开端。

  最后,退一万步想,就算真的被副镇长“对付”了又如何?既然有勇气面对死亡,有胆量吞71枚硬币,为何没有勇气站出来与恶势力斗争。跳出事件外看,余恩赏坚持正义,不与上级同流合污,法理上他并没有错,可是他却因为沉受不住压力早早地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沉重难道比不过一个工作上的难题?人生价值观何以脆弱如斯!

  “以死明志”坚守正义,是值得人们赞扬的品质,或许正是他的死亡,引起了人们对这件事情的广泛关注,也带来了如今对该镇官员的严查。然而出于人文关怀,死亡的代价太大,也太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