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市场正回购缩量 打新扰动持续来袭
新华社上海11月25日电题:公开市场正回购缩量 打新扰动持续来袭
新华社记者 杨溢仁
本周伊始,因新股发行冻结大量资金,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延续紧平衡状态,交易所回购利率大幅上扬。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收盘,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成交规模达10151亿元,大型银行净融出415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大幅增加1698亿元。因打新和临时性资金需求,少数券商、基金和保险在7天和14天品种有较高的利率成交,部分达到6%左右。
显然,本周的新股集中上市使得预期申购锁定的资金较多,市场流动性受到一定扰动无可厚非。
记者观察到,本周二央行亦缩减了公开市场操作量,以利率招标方式进行了50亿元14天期正回购,规模较上周同期减少150亿元。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尽管自上周开始银行间资金面即呈现出逐日趋紧的格局,但如果放大时间跨度考量,今年以来流动性总体仍显宽松,短期的资金面波动不足为虑。
“一方面,央行连续创新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累计净投放超过万亿元的基础货币;另一方面,同业的规范化治理也使得资金回归银行间市场,成为流动性好转的一大动力。”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陈龙坦言,“在转型升级、稳增长、降低融资成本、防范金融风险和推进金融市场改革深化等多重目标都需要稳定偏松货币市场环境支持的大背景下,流动性未来突然转向的可能性并不大。”
事实上,央行此前亦在其微博上公开表态,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虽然当前受多只新股密集发行等因素影响,市场短期资金供求和货币市场利率有所波动。需要时,央行也将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提供流动性支持。
受访的一线交易员普遍表示,在总量宽松的大背景下,央行在本周应该只会继续提供短期的过渡性资金,以便平衡流动性因新股申购而产生的波动。
“至于上周五的降息,无疑透出高层监管指导下总量宽松的现实。”陈龙称,“在通缩趋势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上升的情况下,继续降息和降准可能是央行后续推进融资成本降低和货币宽松的主要政策工具。”
对此,招商银行高级金融分析师刘东亮亦认为,这次降息不会是孤立的,降息周期已经开启,未来持续的降息可以期待,甚至年底前就有再次降息的可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