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有序推进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
非公经济人士政治安排“凡进必评”
记者从21日召开的南昌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市正通过4个大类、9个指标项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全面审核、综合评价,以此作为对他们进行政治安排和评选表彰的前置程序,促进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据悉,今年6月,中央统战部、中央组织部、全国工商联等14家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由党委统战部门牵头、各有关单位共同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在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地方人大、政协换届中,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推荐出来。7月,省委统战部联合相关省级部门共17家单位转发此文,在全省范围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随后,我市在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市委统战部牵头协调,推进综合评价工作,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综合评价呈三“新”特点
与之前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评价相比,目前推进的综合评价工作有了不少改进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新”上:新变化、新要求、新体系。
新变化体现在:综合评价对象指向更加明确,即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重要的政治安排和评选表彰全部纳入综合评价的范畴。文件中规定的评价主体对象有4类人:拟推荐为人大代表候选人、政协委员人选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拟在工商联(民间商会)等人民团体中任职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拟在光彩事业促进会、工商联所属商会等担任会长和秘书长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拟推荐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五四青年奖章等评选表彰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而之前综合评价对象主要为已作政治安排、拟作政治安排和拟推荐为重要评选表彰人选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两者相比,以前的表述相对宽泛、针对性不够强,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偏差。
新要求体现在:中共十八大以来,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参与评价的部门中,有的部门机构作了调整,有的工作职能发生了变化,有的信用评级工作进一步发展,这些都需要建立一个更加严密、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与之衔接配套。本次综合评价工作通过对思想政治表现、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守法诚信、个人守法这4个大类,分思想状况和政治表现、社会公益事业、企业经营、劳动保障、环境信用、企业信用、纳税信用、安全生产、个人信用等9个指标项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全面审核。
新体系体现在:本次综合评价在评价指标项、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参加评价的单位上都有所调整,即指标项设定更加科学,评价标准更加准确,评价等级更加精准,评价单位更加具体,科学性、指导性、操作性都有增强,划清了A、B、C(即好、中、差)的边界,真正实现了综合评价的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实现了一个入口,一套标准,只有最后经过综合审核达标,即达到B级以上才可以进行政治安排和评选表彰,执行起来较容易把握,评价的结果也将更加严谨、客观。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副书记熊冬燕在发布会上表示,综合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参与综合评价的责任部门将密切配合、协调推进,坚持客观公正的评价,做到通过综合评价看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也看到他们其中一部分人身上存在的某些不足,使综合评价工作起到“平面镜”和“透视镜”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综合评价基本“描绘”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大概轮廓,使党委和政府部门更好地服务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更好地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争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另一方面,通过综合评价发现和找出问题,进而更好地开出处方,对症下药。绘制好每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真实、贴切的全貌,为党委、政府选人用人当好参谋、把好关。熊冬燕表示,我市将不断建立和完善综合评价工作体制、机制,推动综合评价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让综合评价体系成为选拔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一把“标尺”和一个重要工作平台,为推荐、选拔、培养、安排和表彰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发挥综合评价的教育引导功能
熊冬燕还表示,开展综合评价工作的目的在于应用。南昌将不断加强综合评价档案管理,在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信息库”“人才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综合评价成果的应用机制,加强对综合评价成果的充分运用,真正做到“凡进必评”。
记者了解到,我市将把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政治安排和评选表彰的前置程序。今后,凡是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工商联、光彩会等组织作政治性安排,初选时必须通过综合评价,以维护和保证综合评价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在“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五四青年奖章”等评优表彰活动中,我市将把综合评价结果作为推荐评选的重要依据。在银行、税务、环保等部门对企业进行年检以及各种评审时,把综合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
记者 吴思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