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并轨须保障夹心层利益不被漠视
据媒体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后,住建部已开始考虑将“公租房并轨”作为调整现有住房供应体系的突破口。在公租房成为住房保障主体后,经济适用房供应将逐步减少直至在全国全部取消。
所谓“公租房并轨”,是指公租房与廉租房并轨运行。公租房即公共租赁房,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产品。公共租赁住房产权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其出租价格低于市场价。2011年6月北京市的多个公租房项目开始向社会公开租赁,目前北京公租房已向非京籍开放。廉租房,同样是只租不售,面对城市特困人口,只收取象征性的房租。
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经济适用房不再销售而是统一向应保群体出租。这样的改革最大的好处无疑就是,简化住房保障体系,同时打破了以往存在的经适房和普通商品房之间存在的价格双轨制。保障性住房只能出租,不能以低价出售,可以彻底去除权力的寻租空间,铲除腐败的根源。另外,房屋买卖市场也除去了经适房这个干扰因素,可以做到“保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其实,不止媒体从住建部渠道获得了“公租房并轨,经适房逐步退出”这样的信息。一些业内专家在分析10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中的相关讲话时,也已注意到,在提及住房保障问题时,“公租房和廉租房被点名,经济适用房却未被提及”。这是一个有关保障房供应结构调整的明显信号。
事实上,饱受争议的经济适用房,在国家政策宣布其消失之前,在很多地方已经被叫停。经适房自诞生起,在让一些低收入家庭圆了住房梦的同时,也成了腐败滋生的温床。武汉经适房“六连号”案,相关工作人员通过伪造的摇号程序让73名委托人全部被摇中;郑州“房妹”事件,“房妹”的父亲是房管局局长,于是全家先后取得27套经适房房源……近年来,经适房腐败案例不时被曝光。更让公众不满的是,经适房已成为一些公务员和大型国企的福利房,“公务员小区”以及央企的“团购房”频现。这些现象不仅让经适房遭到越来越强烈质疑,更是对社会公平的严重挑战。
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如果简单取消经适房,至少存在两个障碍。一个是百姓的需求问题。尽管经适房的分配中存在各种不公甚至是腐败,但也是解决夹心层群体购房需求的重要选项之一。经适房之类的低价房一旦全面取消,“夹心层”群体该向何处去?第二则是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如果经济适用房全面退场,由于公租房等保障房不能销售,而租金收益不仅少且回流缓慢。这种局面无疑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更是让相关保障房的建设后继无力。
我们看到,相比媒体的报道、专家的分析,对国家房地产政策把握最准的,其实还是地方住建部门。北京市今年3月份定调、10月份推出的“自住型商品房”政策,既符合我国未来保障房供应体系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缓解了逐步取消经适房带来的需求压力、资金压力。
“自住型商品房”,是北京推出的颇具创意的新住房品种。而这个创意一经问世就遭到一些质疑,“为什么保障意味强烈,却又以商品房命名”?并质疑其为经适房的翻版。其实,自住商品房的商品性质被置于保障之上,这样可以保证其在分配环节更加公平:首先,降低了门槛,所有符合限购资格的市民都可申请购买便宜三成的自住型商品房。其次,以摇号方式决定购买者,杜绝暗箱操作。
房价高企且还在不断上涨,这让夹心层群体尴尬。未来公租房并轨、经适房逐步取消,尴尬的还将是“夹心层”。“自住型商品房”这样的新住房品种,可以为“夹心层”提供更多的选择,缓解他们的尴尬,相关政策无疑是善意的。在未来我国多层次住房供应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只要能做到公平公正,新尝试应该是多多益善。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