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公路亏损能减小,不当收费当取消

29.12.2014  17:00

  “12月23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了《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这是交通运输部首次汇总发布全国收费公路的年度统计公报。一直因为收费问题被外界诟病的高速公路竟然是十足的亏损大户。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收费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达到3316亿元,但总体仍亏损617亿元。不过,北京青年报记者查阅19家A股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财报发现,今年前三季度这些上市公司的赚钱能力堪比银行。”(12月28日《北京青年报》)

  正如报道所分析的,高速公路上市企业的利润保障,主要靠括政府补贴、提高收费以及延长收费期限等三方面。但与此同时,为啥收费公路公路整体却是亏损的呢?其实道理很简单:

  首先,中西部不少地区经济不够发达,不少高等级收费公路造价高,但车流量并不多,以至于甚至无法还利息;其次,路网规划不合理、不科学,包括一些发达地区高速公路出现富余,因此也容易出现亏损;另外,中国高速公路最近十多年出于高速发展阶段,投资量很大,但产出和效益还有待时间才能更好发挥出来,一定阶段的亏损是正常的。但长远看,因为路网的逐步完善,有利于物流和经济发展。包括随着物价上涨,今天的投资其实是划算的,甚至巨亏,在未来很大程度会被抵消。

  还不得不说的是,收费公路制度的广泛存在,各个地区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些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盈利较好的公路收费进入了少数企业的腰包,甚至转为经营性公路后,还超期收费。包括不当的补贴被这些企业获取过多,而那些效益不好的收费公路,却往往由政府部门较多承担相应的建设、运营成本,因此更进一步造成了整体上的亏损。

  追根溯源会发现,从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分析,修路的资金,都是省、市、县及其交投公司或一些社会资本包括少量外资投资的。每一级通过直接资金,或者土地等生产资料方式出资出股,收费的时候,无论政府及其关联公司还是相关资本都乐此不疲。其中效益最好、补贴最多的高速公路,往往由这些和地方政府关系密切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运营。而收费定价机制上,往往偏向投资主体,亏损较多的高速公路,窟窿很多时候却由公共财政或负债方式买单。

  理性地说,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是必须的。对于很多落后地区来说,通高速不仅仅要算经济账,还应该算政治账、民生账。综上而言,现阶段,整体上一定程度的亏损是可以接受的。全国十多万公路的高速公路,2013年整体亏损也只有617亿元,按说这是政府可以承受的。

  但这样的亏损,首先也是可以再适当减少的。重点就是合理分配补贴,对于那些盈利能力强的公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就不该补贴那么多。要把补贴花到最该花的地方去,实现最大社会效益。其次,对那些不当收费、超期收费应动真格。特别是对于那些超期收费多年,应该拿出决心果断叫停、零容忍,以显示治理的决心,为进一步的改革打下良好基础。在严格收费制度同时,逐步降低公路收费,并公开收费金额及用途,最终实现大部分道路不直接收取过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