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生态红利 共享绿色发展(金溪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侧记)
建成投入使用的金溪县象山生态公园
正在建设中的沁湖(人工湖)湿地公园(环湖公路浇筑)
时下,无论何时驶入金溪县境内,无处不在的绿色随时都会占据您的眼球,沁人心脾的芳香扑面而来,整个县城被森林拥抱着,宁静而美丽。近年来,金溪县在大力实施水土保持的同时,时刻不忘注重对生态的保护和利用,目前该县通过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带来的“生态红利”,正释放出强劲的活力,不仅让30万金溪人拥有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收获着越来越多的福利,取得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保护生态资源的馈赠
金溪县是个山区丘陵县,森林资源是该县的宝贵资源,也是该县最具竞争力的生态优势。过去由于人们受传统的粗放耕作的影响,认为山林水土源于自然,失于自然,滥砍滥伐、乱采乱挖、乱耕乱恳现象十分严重,致使该县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为破坏水土流失现象日渐严重,林草覆盖率下降,森林面积减少,土地利用率低下,全县有水土流失总面积98万亩,占山地面积的74.5%,使该县一度成为江西省乃至全国水土流失严重县之一。
为彻底改变水土流失现状,有效遏制自然和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还青山绿水于民,近年来,该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这一契机,一手抓预防监督,一手抓综合治理。通过抓预防监督及时遏制这种乱砍滥伐现象的蔓延;通过抓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封山育林,生态修复工程,严格规范村民砍伐行为,大力宣传过度砍伐破坏生态环境的危害性。
“认识到树木的重要性后,我们不再砍树了,植树造林成了我们每年必做的大事。”该县何源镇农民江建华对笔者说,“不砍树了,不少村民搞起了特色种养,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自该县2008年全面禁伐天然阔叶林以来,该县还逐年减少其他林木采伐指标,由“十一五”期间每年12.6万立方米,减至每年6万立方米以内。金溪人对生态的爱护,很快就获得了生态对人的慷慨馈赠,让许多金溪群众享受到“绿色财富”。
“现在,我们减少对树木的砍伐,是为了我们子孙以后的生活环境。而且,在政府的引导下,我们在小流域区内大量种植樟树、澳洲茶树,收入增加不说,还改善了我们的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在石门乡白沿小流域采访时,村民们高兴地对笔者说。
与他们一样,该县合市镇双集小流域治理区农民也享受着生态保护和治理带来的的馈赠。合市镇山地较多,为此,该县在实施农发水保项目时,就因地制宜的选择了几个条件较好的村组,作为项目推广点,通过调查研究,把集水土保持、经济效益为一体的黄栀子作为山地开发的重点,把黄栀子栽植与生态林项目、水保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使昔日的荒山坡披上了绿装,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使黄栀子种植成为该镇一大特色产业,种植户年均收入超7万多元,成为该镇的一个支柱产业。同时,还积极引导项目区村民利用山地资源,大力推广种植蜜梨、葡萄、杨梅、蜜桔等经果林,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目前,该县已成为江西省最大的蜜梨、黄栀子生产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的农产品就有有10个,金溪蜜梨还被评为“华东十大精品水果”。
人水环境和谐的相处
“以前,村民经常因为山林和水源问题产生纠纷。近年来,村民之间和谐多了,集体斗殴事件再也没有发生过。”何源镇农民童荣花说。
分析其原因,一是政府封山育林,遏制了乱砍滥伐行为、涵养了水土,维修了灌溉设施,村民再也不用担心水源灌溉了。二是政策宣传到位,村民觉悟提高了,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了山、水矛盾纠纷。三是通过改善良好的生态环境,村民生活条件改善了,喝上了安全水、走上了致富路,村民不再把眼光放在树木砍伐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金溪县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也始终将居民生活环境放在第一位,一方面通过拒绝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入驻,一方面注重引进园艺观光园、生态旅游休闲等项目,倾力打造生态城市。近年来,该县在打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以“水”为载体,从保护生态环境点出发,按照“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战略,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由该县投入3600万元的象山生态公园、投入1200万元的锦绣森林公园、占地6.3万平方米的锦绣广场已全部建成投入运行;投资5000万元,占地757亩的沁湖生态湿地公园,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预计在今年底建成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生态环境的改善,使人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社会越来越和谐,如今的金溪县正收获着由生态治理、保护带来的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