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要当昌九之间支点城市
规划先行夯实兴城基础
共青城缘何有这样的底气?在一组闪光数字中,能找到一些答案:今年1月至8月,共青城财政总收入增长38.9%,增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5%,出口总额增长50.5%,增幅均位居省直管县第一。地处昌九间的共青城,去年7月被列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区后,便肩负起昌九一体化的战略支撑,围绕“建好先导区、率先奔小康”的发展主题,一年多来该市实施了一大批工业和城建项目,掀起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热潮。
共青城南湖新区一个十字路口,一块大型规划展板在路边矗立,“建好先导区、率先奔小康”的红色标语分外醒目。
南湖新区是共青城打造先导区的引爆点,其建设拉开了共青城的城市框架。目前南湖新区37公里“四横四纵”路网基本完工,布下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大学城也已开建,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高校的独立学院将入驻这里办学。此外,北京电影学院也在进一步洽谈,意欲进驻大学城建设分校区。
“决战工业800亿”助力建设
百辆后八轮、35台大型钩机夜以继日运转,工人们忙着搭建板房……最近4个来月,由“光伏狂人”李河君投资的共青城汉能光伏产业集群项目工地都是一片热火朝天景象。同样的场景,在共青城随处可见。
汉能光伏产业集群项目总投资达350亿元,项目分三期建设,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00亿元,年纳税2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这样一个大项目,从接触到签约,仅花了22天;从签约到开工,只用了不到3个月,创造了项目落地的“共青速度”,成为该市做大做强工业的一个鲜明注脚。
共青城围绕“决战工业800亿”的目标,按照“招大项目、招产业项目、招生态项目”的原则,把强攻工业、做大经济总量作为加快先导区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以智能终端、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1年多来,该市新引进项目45个,两次集中开工重点项目46个,在建重点项目77个。
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活力
“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是省委省政府对共青城建设先导区的明确要求。
黄斌说,作为省直管县,共青城市享有与设区市相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确保这些权限“落得下、接得住、用得好”,共青城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完善“大部制”下党委、政府和部门工作运行机制,对全市网上审批系统的300个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压缩,审批时间平均缩短15个工作日,办事效率明显提升。“我们还拓宽融资渠道,吸引资本关注共青,投资共青。”黄斌说,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给共青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2020年实现“先导梦”
据了解,从今年2月开始,共青城在该市36个活动单位、227个基层党组织、3000余名党员中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征地搬迁、项目建设、争资争项等工作中,舍小家顾大家,弘扬了“共青精神”,展现了强大创业气场,一大批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为早日建成先导区,共青城已经定下目标:力争到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在201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GDP、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120亿元、16亿元、500亿元,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成为名副其实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区。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