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客:反腐斗士应该成为褒义词
在最近受表彰的102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中,湖北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绝对算是舆论热捧的政治明星。然而,陈行甲并不愿被贴上反腐斗士的标签。在他看来,当前中央大力反腐,因此巴东从严治党非常正常,不值得浓墨重彩地渲染。(新华网7月8日)
优秀县委陈行甲大力反腐,却不想被称为“反腐斗士”。这的确是一种值得思考的现象。陈行甲不想当“反腐斗士”既有谦虚的成分,但也有现实的因素。
“反腐斗士”当然是对反腐干部、群众的一种赞美和肯定。但既称“斗士”往往又意味着反腐的艰难。以陈行甲为例,虽然是县委书记,可调查腐败案件时总有人通风报信,甚至连他本人也遭受威胁。更何况那些普通的干部群众?
现实语境下,能称得上是“反腐斗士”的人其实并不多。一方面作为反腐斗士要有反腐的决心意志。另一方面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坚持。从某种意义上讲,“反腐斗士”所代表的其实是一种正能量。
客观而言,反腐既需要中央“打虎拍蝇”的决心,更需要类似陈行甲这样不折不扣参与和执行的“反腐斗士”。“反腐斗士”越多,腐败自然就会越少。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让“反腐斗士”们能否放开手脚,大胆反腐。
反腐触动利益集团,触动关系网络,所以“反腐斗士”并不好当。很多“反腐斗士”往往要冒着被打击报复、人身伤害的危险去反腐。不少“反腐斗士”倒在了腐败分子精心布置的陷阱里。
在这个“英雄已死”、价值观混乱的今天,“反腐斗士”有时候被认为是一种“傻”、“不识时务”的代名词。尤其是对于体制内的官员来说,“反腐斗士”往往被视为另类,成为别人嘲讽和挤对的对象。对于陈行甲这样的“反腐斗士”,尽管其行为正义,但却未必能打破固有的利益藩篱,反腐之举也未必能赢得同僚的认同。然而,我们确实需要陈行甲这样的“反腐斗士”。
“反腐斗士”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标签?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褒义的还是贬义的?关系到我们的舆论导向。明明是“反腐斗士”,却不愿意被别人称为“反腐斗士”。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反腐斗士”没有成为一个褒义词,成为公众的榜样。对于陈行甲这样的“反腐斗士”,其实需要的不是让其默默无闻,而是大张旗鼓地宣扬其反腐的精神,叫响“反腐斗士”的名号。
给“反腐斗士”以应有的荣誉和地位,这既是对“反腐斗士”的肯定,也是反腐工作的必然要求。如果一个“反腐斗士”怕别人叫他“反腐斗士”,这才是不正常的一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