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客:清代妻妾价格研究像个绣花枕头
近日,一则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史学讲坛的讲座海报引发公众极大关注。争议源于陈志武教授的演讲题目《清代妻妾价格研究》。这份关于“传统社会里作为避险资产的妇女”的研究是何石军博士后与陈志武教授等人合作的论文。虽然各地讲演者不同,但讲演海报、内容都几乎相同。(观察者网4月26日)
教授演讲,自然需要广征博引,出奇制胜。陈志武教授《清代妻妾价格研究》,标题奇葩,可以说吊足了人们的胃口,但这一研究成果的价值究竟几何?却不好判断。
奇葩论文,奇葩研究,并非不能存在,但首要的要有其学术价值。清代妻妾价格当然可以研究,可问题在于,我们这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证实传统社会里妇女是避险资产这一结论,那这一结论又有什么借鉴的意义?
计量史学在国内是新鲜事物,但在国外却是老掉牙的研究方法。只不过陈志武教授拿过来装了一些新酒罢了。如果按照《清代妻妾价格研究》的路数,接下来,当然还有很多类似的课题可以研究,比如《清代妓女价格研究》、《清代官帽价格研究》等等。
学术研究当然可以海阔天空,发散思维。但学术研究毕竟还有一条学术底线和道德底线。如果一项研究只是博人一乐,那这样的研究就不是真正的学术研究。而饶有意味的是,我们当前的学术研究往往会陷入这样一种求新、求奇、求特的怪圈。客观而言,《清代妻妾价格研究》是我们网络上司空见惯的标题党,外表瞅起来很光鲜,可打开以后很可能是一个驴粪蛋。
相比于中规中矩的学术演讲,《清代妻妾价格研究》这样有看点的演讲内容很显然会更受到高校及学子的欢迎。但我们应该看到,这种一篇演讲四处开花的局面其实未必就是好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清代妻妾价格研究》演讲更类似于商业活动,而不是学术活动。试想,全国那么多高校,走一圈下来,一篇《清代妻妾价格研究》很可能就赚的杯满钵平。
现实语境下,《清代妻妾价格研究》这样的演讲题目出现并非偶然。与此类似的,还有我们的专家教授们的雷言雷语。当严谨的学术变成了如今的明星学术,当专家教授不在苦守书斋而是全国各地演讲、授课,我们又怎么能期待学术不浮躁?
《清代妻妾价格研究》的学术价值究竟有多少?这个问题需要好好甄别。如果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或者说只是商业演讲炒作的噱头,那就不应让其四处传播。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高校和学术就爱听《清代妻妾价格研究》这样的演讲,我们似乎就有点瞎操心了。毕竟陈教授的车马费不是咱们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