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疲兵怯”大盘蹦极 机构剁票等风再起
2015年伊始的数个交易日颇不平静,上周沪深主板市场呈现出高位震荡温和上涨的态势。以上周五的“极品”走势为例,上证指数在创下3404点新高后尾盘急速跳水,半小时内跌去100个点,全天演绎了一个完整的倒“V”字形走势,3400点上方压力极大。除了“过山车”行情频现,板块轮动速度之快令投资者应接不暇,由“满仓踏空”直接演变为“满仓亏损”。
事实上,不止散户感觉心神不宁,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不敢轻举妄动,索性走为上计,持仓比例大幅下降。最新数据显示,偏股型公募基金仓位大幅下降至72.62%,与大盘任性上涨时近90%的仓位相去甚远。虽然券商等卖方研究机构仍然高举唱多旗帜,但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发现,绝大多数公私募等买方并不买账,根本看不清如今究竟是什么风向。他们纷纷表示,风格已经不再重要,目前只能静观其变,等待合适时机再买入。“我不爱蓝筹,但我更恨创业板。”
大盘或现“将疲兵怯”
“完全看不懂这究竟是什么节奏。”资深股民老李面对上周市场也是瞠目结舌。创业板和权重股之间几乎是此消彼长的状态,前一日尚在疑心是否风格已经转换,急急忙忙调仓换成小股票 ,后一日市场就来“打脸”,金融等权重股又开始拉升。这一周,老黄的换手率飙升,但也只是白忙活一场,“赔了好几辆车的钱”。
像老李这样的散户并不是少数,不少人在2014年底蓝筹暴涨期间赚的钱又再次被股市所吞没。即使是相对专业的公募基金,经过上周的震荡调整,也有100多只股票型基金出现亏损,其中不乏前一段时间暴涨过的黑马。
从盘口看,上周行情的特点主要是结构性热点轮动,金融、地产等权重股跌宕起伏,二线蓝筹偶尔上攻,创业板等中小股票做“俯卧撑”,主流热点有退潮迹象,题材股逐步活跃,短线热点目不暇接。上周沪指上涨1.57%,收于3285点。受到“深港通”预期利好影响,深证成指上涨2.82%,收报11324.76点。创业板指微涨0.74%,收报1553.24点。
根据统计,近五个交易日申万一级行业中跑赢大盘的仅有7个行业,其中计算机、传媒和机械设备板块领涨,涨幅分别达到5.37%、3.38%、2.34%,医药生物、电子、通信、电气设备等板块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跌幅居前的行业主要是房地产、钢铁、银行、建筑装饰和采掘。上周初,房地产、采掘、钢铁等板块都曾收出一根大阳线,让人误以为行情已经启动,却在之后的数个交易日中一蹶不振。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下跌行业数量明显增多,市场表面平稳,暗含隐忧,或许意味着此轮上升行情接近尾声。
博时主题基金经理蔡滨表示,2015年开始,A股单日表现出了比较大的震荡,日内上涨和下跌幅度都有所加大。“其实在2014年12月份时,我们就预见到这种行情会出现。”他认为,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首先,进入11月以来,大盘出现了大幅上涨,在短期的相对高位上形成了一定的获利盘。其次,资金的多元化趋势明显,包括短期杠杆资金加入,成交量达到八千亿元,在杠杆资金的影响下,股指的波动也会加大。
权重股轮流登台亮相,但仍然是涨少跌多,市场预计以二线蓝筹为主的大盘蓝筹股仍将主导市场。成长股的活跃则被认为是“乍暖还寒”。深圳一位私募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已经开始,这段时间往往是每一年炒作业绩增长预期的最佳时期,而这些标的往往又集中在小盘股上,可能会使以创业板为首的小盘股集体回暖。
资金“赶场”料加剧股指震荡
从目前的筹码供给和资金供应来看,A股可谓“黑云压城”,一方面新股密集发行、注册制箭在弦上,导致筹码供给大幅增加,另一方面资金供应节奏却并没有跟上。尽管过去一周,股指在机构调仓和游资炒作的博弈中勉强上行,步伐已显得十分沉重。
根据证监会的发行安排,1月5日核发的20只新股与推迟发行的春秋航空和宁波高发将于月内公开发行。1月10日,证监会在证券发行注册制会议中提出,证券注册制后,审核由交易所,发行定价市场化,证监会不干预,但可能在发行节奏上会调整。关于新股发行节奏,现在已开始加快,将来也会加快发行节奏。业内人士称,从目前证监会对IPO发行节奏的把控程度来看,类似的申购潮可能成为今年IPO市场的新常态。
有数据显示,22只新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122.03亿元,而上海证券预测,本轮22只新股将冻结打新资金超过2万亿元。除了新股集中申购造成大规模打新资金冻结外,大盘还面临着资金撤离的压力。
“上周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日均余额出现回落,且两融中融资余额增长放缓。海外资金则受美元指数大幅上涨而短期流出A股。”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表示,场外资金入市节奏出现短暂调整,而场内资金在获取大幅浮盈后短期也出现观望意向。
根据数据统计,上周沪深两市净流出731.61亿元。分行业来看,非银金融、银行、房地产、建筑装饰等行业资金流出量居前。即使在盘中,场内活跃资金也并不安分,随时可能上演资金腾挪的大戏。以上周五为例,早盘时资金兴趣主要在新兴产业板块,随着权重股上行,便从新兴产业板块中撤出,转战权重股,尾盘跳水时又在杀跌的步伐中匆匆离场。市场人士分析称,资金“赶场”说明投资者的心态不稳,对市场判断不清,股指震荡可能加剧。
机构“退兵”等风向
在市场资金肆意游走的一团混乱中,公募基金等机构悄然撤退。虽然券商研报一再唱多,部分公募基金也表示仍然看好后市,但其操作行踪暴露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周,偏股型基金仓位下降6.43%,当前仓位72.62%。其中,股票型基金下降6.63%,标准混合型基金下降6.15%,当前仓位分别为78.29%、64.66%。在大盘急拉猛涨时,股票型基金仓位一度接近90%的仓位。
“公募基金仓位大幅下降,主动调仓与名义调仓的方向、幅度基本相同,显示公募基金趋于稳健。”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白岩表示。
实际上,目前公募基金对市场的态度确实偏谨慎,适时减仓,但不轻易买入。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的一位资深基金经理直言,现在市场对未来的预期有点过于乐观。另一位在2014年业绩出色的基金经理虽然表示金融等大蓝筹仍有上涨空间,但他也坦承并不会再买。现在市场上面临的尴尬是,大股票经过一轮上涨,价格已经不算便宜,而小股票又尚未调整到位,仍然偏贵,也不宜入手。
根据统计,上周基金配置比例位居前三的行业是建材、商贸零售和综合,配置仓位分别为4.86%、4.33%和4.28%。基金主要加仓了建材、综合和建筑三个板块,加仓幅度分别为2.34%、2.23%和2.13%。这些数据显示公募基金注意力继续向“一带一路”概念板块转移。
一边是存量资金日趋保守,一边是增量资金的入市方向也有所变化。2015年新基金的发行大幅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仅上周一周便已有17只基金集中发行,其中偏股基金多达15只。虽然增量资金来势汹汹,但根据基金产品投资方向大致可判断,这些资金将主要去往制造业升级、医药等二线蓝筹板块和业绩有强烈预期的新兴技术产业,与现阶段A股的热点存在一些偏差。
针对后市,部分基金经理表示风格已经不再重要,但国资改革、“一带一路”等将持续为股市提供大量题材性机会。同时,未来市场还会走出更明显的估值分化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