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偏方”不靠谱——医学专家详解养生不当隐患

18.10.2014  16:10

    新华社记者胡浩、赵宇飞

    面对有关养生类节目的乱象,医学专家指出,如果养生节目中的观点有失偏颇甚至存在误导、欺骗,那原本为了促进健康的“养生”可能反而“害生”,养生不当可能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加重等隐患。

    自我判断容易延误病情

  不久前,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了一位这样的病人:80多岁的李奶奶近来总觉头晕,因平时爱看养生节目和书籍,认为能够自行判断和治疗,便服用了一些治疗脑供血不足和脑血栓的药物,但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逐渐肢体僵硬,手不停颤抖,后来连起卧、翻身都非常困难,送往医院后被诊断为帕金森病。

青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孙丽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性疾病,在早期隐蔽性很强,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由于帕金森病的一些临床症状与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等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有相似的地方,因而很容易被老人们忽视,如果不经专业判断和检查,甚至可能会误诊误治,导致延误病情。

    偏听偏信或加重疾病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候任主委、北医三院男科主任姜辉认为,健康科普很有必要,但必须严格把关,不能让“李鬼”欺骗患者,因为治疗不当,延误病情不说,可能还会加重病情。

姜辉举例说,曾有患者因不育看了某电视上“专家”的介绍,到不正规的医院诊治,该医院判断说他是由于精索静脉曲张导致的不育,进行治疗后未见效果。这名患者无奈只能再来到大医院就诊,却发现此前的诊断错误,所谓的“治疗”南辕北辙,反而使病情更为严重。还有不少患者服用的性保健品中添加了未经检验的药物,虽然看似有效,但实则对肝肾均有损伤,危及健康。

姜辉呼吁,应当鼓励更多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有较好表达能力的真正的医生和专家通过大众媒体为公众进行健康科普,让百姓的疑问得到权威科学的解答,而不用“病急乱投医”。

    辨识体质方能对症下药

  “你吃人参上火,他吃人参大补;你吃大黄降火,他吃大黄腹泻。体质不同,养生的方法也不同。”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内分泌老年病科主任医师解发良认为,养生最忌讳的就是人云亦云,胡乱养生。

  他介绍,中医养生的关键在于体质辨识,不认清体质的话,补药可能变成毒药,所以,养生的方法一定要和自己的体质相匹配。他建议先全面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有选择地听取真正有资质医生的建议,切莫盲从;如果发现身体疾病,还应及时去正规医院诊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