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孙恒:推行养老新政关键在转变公众思想观念

02.09.2015  12:53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而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由此可见,黑龙江不走畸形重视经济发展的寻常路,反而以保障民生、发展民生为重点,其中更是将养老服务业作为大力发展的对象,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具有前景的发展选择。(9月1日国际在线)

  尤为可贵的是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不是消极的防御“银发浪潮”而是视老年人群为依旧可资开发的人力资源,践行积极的养老思路,然后基于黑龙江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老+N”,即通过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努力开发“银发经济”,最终打造一条龙养老服务。

  正如报道中提及的,黑龙江依据经验开发出来的养老模式,有些甚至已经领先于日本等发达国家,更别说领先于内地。但问题是,理想怎么才能与现实实现无缝衔接,让优秀的养老理念得以实践,让更多的老年人享有更幸福的晚年生活呢?笔者以为,让公众转变思想观念也是关键。

  一直以来,囿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公众对老年人已经形成一种刻板的印象。暮霭沉沉、行动迟缓,进而认为老年人最理想的的生活是“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于简单平静中等待着生命的剧终。

  殊不知,“老顽童”亦是老年人的常态。据说,法国老人流行骑驴郊游、德国不少老人迷恋赛龙舟、西班牙不少老人喜欢滚铁环锻炼、巴西老人流行到海边聚会……那么中国老人有什么共同爱好没?别说跳广场,那只是城市大妈的“专利”。

  换言之,唯有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得到社会的真正重视,生活丰富起来、时尚起来,与时代接轨,养老服务业才能从医院、养老院延伸开去,才能真正涉及长期照料、医疗康复、居家支持、精神慰藉乃至饮食服装、营养保健、休闲旅游、文化传媒、金融地产等方方面面,才能把巨大的老年消费市场给真正的释放出来。

  舍此之外,则在于养老模式多元化应成为人们的共识。当下,“四二一”家庭结构虽然实际上已将家庭养老肢解,但其依旧具有较大的惯性影响。正因如此,“飞越老人院”才会那么的扣人心弦,虽然其中也有多元化养老模式发展不健全的缘故;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险养老、以房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发展缓慢的原因。

  但无论怎样,多元化养老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据悉,美国、英国、日本等实行的是“居家照顾”和“社区照顾”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如美国老人90%居家养老,英国则为92%,日本为94.6%,与之相伴的则是完善的社区养老模式。以英国为例,其社区养老细致入微至“所提供的服务需具弹性和敏感度,以便能回应有服务需求的老人和其护老者的不同需要”、“所提供的服务应让消费的老人有从中选择的余地”、“所提供的服务应集中到那些最有需要的老人身上”等。

  可以说,在立体化养老的大趋势下,公众观念的转变,无疑也是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