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国专家冀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成保护典范
新华网江西频道11月20日电(吴亚芬)中国素有依水而居的传统,湖水哺育沿湖而居的人们,人们的活动又对湖泊环境产生着影响。江西境内的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湖畔的省会南昌被称为“中国水都”。11月20日,第十四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在这里召开,来自德国、英国、日本等约30个国家的“水”专家在南昌相聚,共谋城镇化与湖泊保护。
全球自然基金会主席玛丽安女士为开幕会致辞。(吴亚芬 摄)
湖泊大会8年两次落户“中国水都” 专家希望鄱阳湖成“湖泊保护典范”
历为“襟三江而带五湖”之地的南昌,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拥有异常丰富的水资源,在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中排在首位。2006年第十一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首次来到中国,就选择了南昌。时隔8年,世界生命湖泊大会再次落户江西南昌,也说明“水都”南昌颇受国际的关注及青睐。
本届生命湖泊大会的主题为“城镇化与湖泊保护”,是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和全球自然基金共同主办,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江西省科学院、江西山江湖可持续发展促进会和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承办。
开幕式上,全球自然基金主席玛丽安女士在发言中表示,她非常欣喜的看到江西省政府坚定的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自然和人类的均衡发展,并把湖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到了立法日程上来。“我们希望,鄱阳湖的保护未来将会成为湖泊保护的典范。”
据悉,约80位来自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湖泊机构、联合国环境署(UNE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国际组织和约30个国家的代表,以及约120位国内与鄱阳湖保护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代表出席大会。
本届大会为期7天,与会专家及代表将就围绕湖区城乡统筹与可持续发展、湖区污染控制、生物多样性与湿地保护、湖区可持续经济发展、土地综合利用与湖泊保护、气候变化与湖泊保护、生态旅游与湖泊保护、企业参与与湖泊保护等专题展开讨论,交流知识和经验。
11月22日,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单位代表及境外参会代表还将在鄱阳湖区进行实地考察。
大会还将颁发“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该奖自1998年由全球自然基金(GNF)设立,专门用于奖励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有杰出贡献的机构或个人,以此感谢他们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并期望能树立榜样,推动公众积极参与到湖泊和环境保护的事业。
世界生命湖泊大会是由世界生命湖泊网主持召开的世界范围内的湖泊高峰会议,一般每2至3年举办一次,共同探讨全球范围内湖泊和湿地所面临的问题。世界生命湖泊网是一个旨在推动全世界范围内重要湖泊和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非政府组织,这个国际性组织由全球自然基金发起建立,目前已经在全球发展了来自五大洲52个国家的103个湖泊和142个成员机构。
世界生命湖泊大会与会专家及代表合影。(吴亚芬 摄)
7%淡水资源支撑20%人口,人口密集区保护湖泊生态是个挑战
生命湖泊是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一种濒危的资源。在此次世界生命湖泊大会上,全球自然基金会主席玛丽安女士提出,目前很多地方都面临着水危机,中国具有世界20%的人口,但是仅有7%的淡水资源,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
玛丽安介绍,在2014年的气候大会上,强调了全球变暖这一气候变化已经影响了全球70%的区域,同时地下水资源以及淡水资源在不断的下降,更加加剧了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玛丽安说,在南昌鄱阳湖畔召开此次大会,是因为鄱阳湖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它和其他湖泊一样,同样面临污染等问题。
“我们必须在鄱阳湖实行可持续性发展。然而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怎么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是非常严峻的挑战,也是鄱阳湖面临着的挑战。”城镇化与湖泊如何和谐发展,需要科学家的支持,也需要政策、决策者的支持。玛丽安说,她在来到南昌后,高兴地看到江西省政府坚定的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自然和人类的均衡发展。江西省政府也把湖泊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到了立法日程上来,并不断监控水体质量,以及发挥政府在其他方面保护环境的功能。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需要和国际社会继续携手,来共同推动鄱阳湖的发展与保护。”玛丽安说。而本次世界生命湖泊大会,正为如何协调城镇化以及湖泊保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共同磋商、学习的平台。
江西省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走湖泊保护与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境内有300多个湖泊,其中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著名的候鸟栖息地和生态涵养区。每年经鄱阳湖注入长江的水量1450亿立方米 , 占长江净流量的15.6%,超过黄河、淮河入海量的总和。
鄱阳湖承担着调洪蓄水,调整气候,降解污染,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在我国乃至世界生态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20日召开的第十四届生命湖泊大会上,江西省副省长郑为文明确表态,江西将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契机,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探索大流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新模式,推动城镇与湖泊,努力走出一条湖泊保护与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江西就开始实施山江湖治理工程,按照“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须治穷”的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在国际有影响的流域典范。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江西持续开展了系列生态工程,先后在鄱阳湖区实施了4期退田还湖,累计移民100多万人,实施了赣江、富江、饶河,“五河一湖”水污染治理工程,建成各类保护区118处,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1%。
“生态文明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治得住乡愁。”郑为文说,在前不久批复的江西省生态文明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把江西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大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科学发展典范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