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内地医疗题材电视剧:严肃深刻问题被统统绕开

29.11.2013  14:48

  今夏,香港TVB的《冲上云霄2》逆袭内地市场,近日,TVB在播的《On Call 36小时2》又如法炮制掀起了不小的医疗剧热。可见,观众对职业类型剧还是非常饥渴,然而相比家庭剧水准的盘旋上升,内地电视剧在这一领域有着极大空白。虽然近年有《心术》、《到爱的距离》零星播出以及《@妇产科》、《产科医生》在拍,但对于医疗剧迷,还是期待能有更专业和更加货真价实的类型化表现,而非移花接木沦为情感剧、医患关系情节剧的替代品或者噱头。

  “医疗题材”本身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在长期空白的情况下更是拥有相当的新鲜度。然而内地医疗剧通常给人隔靴搔痒之感:医疗知识严重缺乏专业性,医疗场景很假,医患矛盾、医疗伦理等严肃深刻的问题统统绕开,或者不痛不痒浅尝辄止,取而代之是医生护士谈谈情,患者家属诉诉苦,白衣天使高大全,光明结尾没商量。这跟真正的医疗类型剧相去甚远。

  医疗剧在美剧、日剧、港剧中是成熟片种,代表作有《急诊室的故事》、《实习医生格蕾》、《豪斯医生》、《白色巨塔》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编剧医疗专业知识水平极高,片中大量表现对罕见病症的救治,充斥着对观众来说新鲜而刺激的医学术语;此外,真正优秀的医疗剧并不会一味塑造医生的正面形象,相反,他们彼此的争斗、人性的挣扎、面对私利时的“”都是很重要的戏点。当然,最终的价值观还是主流的,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病,更重要的是人;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很重要,挽救一个人生存的价值更重要。

  国产医疗剧的病,积重难返,需要内科外科齐下手,大环境的疗养也很迫切。首先数量上的少,并非不想拍,而是不敢拍。医患矛盾、医疗改革这些敏感问题都是“雷区”,创作视角和深浅度的问题难以把握,假如避重就轻,更易招致骂声——医疗对老百姓来说是太现实的问题了,谁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岂容得下挂羊头卖狗肉;其次,剧本专业性的提高刻不容缓。可以说医疗剧对于编剧的要求在众多剧中是专业性最强的,经典医疗剧的编剧都有职业背景,台湾版《白色巨塔》虽改编自同名日剧,但它的编剧仍起用了台大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侯文咏;另外,在制作上,资金应该从大腕明星抽离,转向专业的医疗场景和设备。《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会耗费几千万美元搭建真正的“医院”供拍摄,TVB有专门的团队与“对口”医院协调,而国产医疗剧的手术场面往往严重失真,更像几个演员在静态的手术台上过家家。因为剧组通常的做法是租用医院的闲置手术室,很多细节根本达不到实战状态。

  据观察,国内今年开拍的医疗剧明显增多,明年电视剧市场医疗剧将有一个小的回潮。回归医疗本身,同时又不只是停留在所谓表现医患矛盾的表象,才能打通跟观众之间的壁垒,输送真正的正能量。讽刺的是,医疗剧本身的病因虽摆在明面,但却很难解决,方方面面都牵扯行业的根本性矛盾,“看病难”也是医疗剧自己最大的难题。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