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坚持4年半为幼子写口述日记 已写30万字(图)

20.05.2015  18:15

女子坚持4年半为幼子写口述日记已写30万字(图)

儿子的贴心话语,吴若瑜都会记录下来。

  核心提示|她不小心摔倒了,我去扶她,发现她的手都摔破了,手里的麻辣烫竟然一点都没洒出来……近日,一山东小伙儿,坚持8年为女友写“吃货日记”的微博走红网络。其实,洛阳也有这样一个妈妈,从儿子两岁时开始为他记录口述日记,如今已坚持4年半,1800多篇,约30万字。这个洛阳“暖妈”,名叫吴若瑜。

   坚持|四年多写下1800多篇日记,约30万字

  今年38岁的吴若瑜,美丽时尚、聪明睿智。在她的桌子上,放着四五本厚厚的日记,A4纸大小,每页纸上的字均为打印,为了增加趣味性,吴若瑜将部分字体调为彩色,童趣十足。

  “你看,这是我给陶陶记下的第一篇日记,那时他才两岁。”吴若瑜说。第一篇日记“诞生”于2011年1月1日,本子上写了两句话:“新年快乐!元旦快乐!”吴若瑜说,这是陶陶说的第一个有关节日祝福的话,很值得纪念,和所有“宝妈”一样,提起儿子,吴若瑜满脸骄傲。

  渐渐地,陶陶的话越来越多,2012年1月21日,吴若瑜记录到:星期六,晴。下午带陶陶去滑冰,发现一只死去的小鸽子,表哥想去踩,陶陶大声制止说:“小鸽子已经死了,不会动了,你不要去碰它了。它妈妈一定很想它的,我们就这样看着它吧。小鸽子好可怜呀,它再也看不到妈妈了。

  除了记录,“宝妈”还不忘为萌娃点赞,日记下方,吴若瑜“感慨”道:感动陶陶对生命的尊重,对弱小的怜惜,他会成为一个有爱的好孩子。

  吴若瑜说,起初,是她以旁观者的身份为陶陶记录,2014年开始改为陶陶口述一天的经历或趣事,妈妈代笔,日记中有陶陶和小伙伴的“小摩擦”,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充满童真。

  截至目前,吴若瑜已为儿子记录1800多篇日记,约30万字。

   缘起|幼时语言能力较弱,帮儿子提高语言能力

  提起记录口述日记的初衷,吴若瑜说:“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提高儿子的语言能力。

  陶陶一岁半那年,吴若瑜发现,儿子与同龄人相比吐字很不清楚,语言能力也弱很多。“当时同龄宝宝能够顺畅地说儿歌,而陶陶只能模糊地说出只言片语,但各项身体指标都正常。”吴若瑜说,当时朋友们都以“贵人语迟”的古语来安慰她,但她和老公都很为儿子担心。

  陶陶两岁时,夫妻俩决定捕捉儿子平日里的语言,记录下来,晚上帮儿子练习发音和阅读,吴若瑜把这种形式取名“口述日记”。“之所以选择儿子说过的话,是因为他说出来的话,是他理解的,我们不想找一堆陶陶不了解的东西‘压’给他。”吴若瑜说,为了不让儿子感觉到负担,她和老公定下了两条规矩:一是要记录孩子说过的原话,原汁原味;二是不准强迫孩子读,他愿意读就读,不愿意就算了。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陶陶的语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甚至远远超过了同龄孩子。而四年多来,记日记早已成为了吴若瑜和儿子的习惯。“每到晚上,他都会主动找我写日记。”吴若瑜话音刚落,陶陶连忙说:“我平日最喜欢看日记,感觉自己‘小时候’很有意思,以后也要坚持记日记,不然老了就没有什么回忆了。

   感悟|母子俩有一份完整的记忆,一起回忆,是最大的快乐

  吴若瑜说,一起和儿子看过去的日记是最开心的事。不过,偶尔俩人还会因为部分记忆不一样而发生有趣的“争执”。

  昨日,俩人就因为2011年6月30日的日记“”了起来,日记中写道:晚上在一家饭馆吃完饭,陶陶指着桌子上的菜说:“妈妈,你看,剩下好多菜啊,别浪费了,我们让服务员阿姨拿几个塑料袋,把这些菜打包拿回家给爸爸吃吧。

  但究竟回去后爸爸吃还是没吃,俩人意见不一。“我记得爸爸好像没有吃。”“不,我记得他吃了……”俩人你一言、我一语,最后都笑了起来。

  “很多事情不被记录就很容易被遗忘,能和孩子有一份完整的记忆,一起回忆,甚至因为记忆不同而‘争吵’,这就是幸福。”吴若瑜说,很多家长会问她,记日记这么麻烦,她是怎么做到的,其实“乐在其中”就是她能做到的原因。“实际上,这件事中,收获最多的是我,孩子越大,家长参与到孩子成长的机会就越小,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  大河报 记者牛洁文吴国强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