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礼溯源:西周时已有军礼 西方军礼晚清传入
我们对军礼耳熟能详,比如举手礼,五指并拢,自下而上经胸前直上至眉尖以上,掌心稍向外翻,备显军人的飒爽英姿。但这举手礼是怎么来的呢?
在西方,军礼最早起源于古罗马时代。当时,罗马帝国庞大的骑兵军团里,已有了军礼的雏形:每当骑兵们策马相遇,都会相互举起头上戴的面罩。这一方面是向对方表示敬意,另一方面也是为显示自己的脸部,以免被对方误伤。到了“骑士时代”鼎盛期的11世纪,欧洲各国的骑士们已去掉了面罩,改为脱下头盔或帽子以示敬意。
同时,以举手礼为共同特征的近现代军礼开始发端。其由来有两种传说,虽因年代久远,已不可考证孰是孰非,但它们颇具浪漫色彩:
一种说法是,1588年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凯旋归来的将士举行祝捷大会,并亲自为有功将士颁奖。当时,为维护女王的尊严,规定将士领奖时,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对女王平视。这一动作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今天各国军队的军礼。
另一种说法则是,严肃的军礼来自欧洲中古时代的“情场”。当时,一位公主要下嫁一位勇敢的武士。而想得到公主的武士很多,免不了要在公主面前“刀光剑影”一番。比武之前,武士们列队在公主面前走过,为示意自己被公主“太阳光芒般的美丽”所晕眩,都将手举起遮盖在眼前。渐渐地,这个动作就发展成了敬礼。
不过,率先正式把“脱帽致礼”的传统改为用手接触帽檐敬礼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克伦威尔领导的新军。那时的英国军人相互敬礼时,右手掌紧贴帽檐,手心向外翻,用以向对方表示自己手中没有武器;同时两腿并拢呈立正姿势,以显军人气魄。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军队也先后实行了这一新式军礼。不久,这种军礼又传到美国,进而逐渐传到全世界。
军礼在中国同样“源远流长”。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军礼作为“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就同“吉、凶、宾、嘉”礼仪一齐并称为“五礼”。中国古代的军礼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拱手礼,据《史记》记载,汉文帝视察军营时,名将周亚夫手持兵器向皇帝拱手,说:“身著铠甲的将士不行拜跪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引起皇帝的赞赏。二是下级通常向上级行的跪、拜之礼。
鸦片战争后,西方军礼逐渐传入中国。晚清陆军用了半个多世纪才从旧军礼过渡到西式军礼。甲午战争后,经光绪皇帝批准,推出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近代军队礼节制度——《陆军行营礼节》,并在辛亥革命前成为清军通行的军礼。
我军军人敬礼方式可分为举手礼、注目礼和举枪礼。着军服戴军帽通常行举手礼;携带武器不便行举手礼时可行注目礼;举枪礼仅限于执行阅兵和仪仗任务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