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维修不容易 江西建500个服务中心 大力培训修理工

18.03.2014  00:14

  中国江西网讯 进贤县种粮大户刘辉最近有些烦,他去年添置的一台耕整机出了问题,但附近没有维修点,不得不用板车推着这台笨重的机器去10公里外的县城维修点保养,来回折腾得够呛。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加大,我省越来越多的农户拥有了农业机械。但随之而来的农机维修行业发展滞后,设备老化、人才缺乏等情况普遍存在,成为农机推广中一个绕不过的障碍。

  网点少 条件差

  修理农机有点难

  在我省,不少农机手都遭遇过“修理难”的尴尬。农机坏了,附近没有农机维修点,需要到别的乡镇的网点去请修理工,而且一时半会难请得来。特别是插秧机、联合收割机、大型耕整地机械等新式农机,本地的农机修理工不熟悉,不会修,必须等待该机的“三包”服务人员来解决,耽误时间太多。

  几年前,浮梁县臧湾乡农民老陈买了一台收割机,去年出现质量问题后,由于过了“三包”期,他只得通过电话找到在武汉的经销商,然后委托其帮忙配换零部件。但算下来,花路费不说,还得耽误农活,于是干脆让其“趴窝”。

  新干县农机保有量达到8.85万余台(套),但全县只有25个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35人。其中3人以上的网点,大洋洲镇有2个,溧江镇有1个,有几个乡镇的农机维修网点还是空白。

  不仅如此,在我省,现有的维修网点大多是三级维修网点,从事维修的人员也都只有初级维修水平。对一些小型的农机具进行普通的检修,“小打小闹”还可以,但在大中型的农机具面前,这些维修网点既无维修条件,也无维修技术。

  活辛苦 收入低

  年轻人不愿意学

  采访中,一些农机经营商说,农机维修网点多数以个体经营为主,能够承担大型机械维修的维修网点很少。

  在新干县,只有大洋洲镇的青铜农机维修中心维修人员较多,技术力量较强,设施设备比较完善,符合一级维修网点条件。其他大部分维修设备简单,只有电焊机、砂轮机、台虎钳,有的网点仅有几把扳手、锉刀之类,各种检测设备缺乏,还有一些网点甚至在露天环境下工作。

  “相比全县拥有8.85万余台(套)农机保有量的庞大服务对象,修理人员之少,较高级别的维修网点之少,是极不相称的。”该县农业局工作人员说。

  工作辛苦,收入偏低也是农机维修人员缺乏的主要原因。丰城市小港镇一农机维修工告诉记者,从事农机修理时间全年满打满算只有两个月,其余时间主要从事农用运输车修理。晴天一身油污,雨天油污上再裹一层泥水。收入并不理想,好的时候每年也只有3万元左右,与外出打工人员相差悬殊,所以年轻人一般不愿学这行。在新干县等地,几乎没有一个“80后”学徒的青年。

  重建设 增网点

  破解农机维修难

  省农机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省共有587个农机服务组织取得工商注册登记,有社员3.2万人。针对农机维修保养难现状,3月开始,我省已组织400个农机维修小分队,帮助和指导农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各类农机具。

  技术人才缺乏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省农机局科教科工作人员介绍,2013年,我省结合阳光培训工程,在全省培训了400名初、中、高级农机修理工,全年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近10万人。

  去年,我省还争取了省财政2000万元,建设138家“以奖代补”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维修点达到综合类一级、二级、三级标准的,分别给予20万元、15万元和10万元的补助,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机户“维修难”、“服务难”和“难维修”等问题。

  “下一步,拟实施农机报废补贴试点。”该工作人员说,农机报废补贴已在全国其他省份开展了三年的工作试点,今后将在我省实行,目前正在酝酿之中。

  据介绍,我省将通过2到3年努力,在全省建设500个农机维修服务中心,逐步形成以区域性二级农机维修中心为主体、三级和一级农机维修中心以及生产销售企业的“三包”服务为补充,满足整机修理、零配件供应和流动上门维修服务需求,实现“小修不出片、大修不出县”的目标。

  江西日报记者 徐黎明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
姚增科在宜春市看望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
  本报讯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