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群体遭遇人情“夹心”:村里有 城里也有

17.02.2014  16:28

        新华网太原2月14日电(记者孙亮全)回乡匆匆团聚几日后,年过完了,如同候鸟般的农民工将再次离开家门,向着远方大大小小的城市迁徙,开始新一年的打工生涯。这个离乡土更远,却未必距城市更近的“夹心”群体,同样遭受着“人情债”的双重挤压:村里有,城里也有。

        农民工人情:双重挤压,数额成痛

        在太原市打工的张小明在春节之前,赶回山西临县老家参加了一场侄子的婚礼,按照那边的随礼行情,张小明随了1000元,这相当于他一家四口在太原一个月的生活费。做装潢工作的张小明每天的工资有两百多元,“每个月差不多干20天,2013年挣了52000元。”张小明说。

        然而这5万多元,到年底基本没剩下,“一家四口在太原的房租每月500元、生活费1000元,两个孩子上学花去2万多元”。让张小明介怀的还有一项巨大的开支:送礼花去了7000多元,占据他总收入的15%。

        在张小明的账本上,清晰地记录着,2013年参加各种婚丧嫁娶25次,其中太原17次,老家8次。“太原多是工友结婚,工友孩子满月、12岁生日等,都一起干活的,通知了不去不合适。”张小明说。

        高额的人情债也成为同在太原打工的问勤荣“不能言说的痛”。42岁的老问2013年随礼花去了5000多元,“现在行情都涨了,城里的朋友起码300元,老家的最少200元”。

        除去婚丧嫁娶,过节的人情也成为他们的负担。在山西长治打工已经3年的刘庆祥和妻子,一年下来收入并不高,但春节的各种人情开支一样也少不了。“俺们东北那儿礼重,亲戚十来户都得去看,每次怎么着不得花二百多元。再说压岁钱吧,亲戚朋友的小孩都得给,光这就得两千多元!

        依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的数据,四成受访者平均每月随礼近5次或更多,亲朋之间的红包、随份子正在逐步演变成“人情债”。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