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琢”农民幸福生活 定南推小城镇建设走笔
一条条宽阔的乡村公路纵横交错,一幢幢新颖别致的农家小楼鳞次栉比,一排排商业店铺呈现热火朝天的繁华景象。华灯初上,碧波荡漾的寨头河畔,老年文化宫绚丽多彩,广场上欢歌笑语……日前,记者走进定南县岿美山镇,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镇美景映入眼帘,使人仿佛置身于繁华都市。
近年来,定南县围绕建设宜居山城目标,完善城市专项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按照“做大县城、做好镇区、做美乡村”的思路,坚持“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建设管理同步、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原则,以工业化为先导,以城镇化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小城镇大民生
傍晚时分,晚霞的最后一抹余晖尚未褪去,定南县岿美山工人文化宫就开始热闹起来。妇女们在悠扬的歌声中,迈着轻盈的舞步翩翩起舞;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聊天下棋或神情自若地打着太极拳;孩子们在广场上快乐地追逐嬉戏,享受着小城镇建设带来的美好生活。
在小城镇建设中,定南县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精细化管理”的原则,聘请专业机构,科学编制了城市、城镇、社区三级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以及供水、供电、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建立起了覆盖面广、衔接性强的城镇规划体系,引领城镇建设。该县深入开展“三创、三治”活动,抓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加强城区环境噪声污染、扬尘、建筑垃圾等治理,实现“开发一片、完善一片、扮靓一片”,加快示范镇建设。
近三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29.62亿元,建成通村组公路269.2公里,投资3156万元实施了县城管网延伸至天九镇、鹅公镇集中供水工程,让6.65万名群众喝上了干净水;全面实施棚户区改造,新建2606套保障性住房,完成21540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完成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267套,困难群众和国有林场困难职工住房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82岁的钟丽秀是地道的定南县岿美山镇居民,亲身见证着小城镇的发展。她说:“近几年,家乡的发展可谓翻天覆地,环境大变样,发展大提速。”
小城镇大产业
小城镇能否建设好?能否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经济不断发展,人口不断聚集,产业支持显得极其重要。
日前,在天九镇九曲村的农家乐饭馆里,黄莉萍和家人忙得大汗淋漓,她饭馆里的6张餐桌已经坐满了客人,而饭馆外还有一大群游客在等着就餐。自从村里开发了九曲度假村景区后,黄莉萍的小饭馆就火了。在九曲村还有20多户农户也像黄莉萍一样搞起了农家乐,靠着景区旅游开发富了起来。
“小城镇建设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撑,当地劳动力还要到外面流动务工,那么小城镇建设起来也可能是空城”。天九镇党委书记徐翔说,在规划之初,该镇就将“产城融合”作为推动重点示范镇建设发展的立足点,在注重城镇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的同时,将推进重点示范镇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农民进城、扶贫搬迁等工作同步进行。该县充分发挥生态定南的山水资源优势,搞活第三产业,做活山水文章,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形成布衣山谷风景区、岿美山峡谷生态漂流,河鱼、中华鲟、甲鱼等水产品养殖基地,先后建成九曲度假村、岭北梅香乡村漫游基地,集聚了人气商气,直接带动2000人就业,为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增添了活力、鼓足了后劲。该县还结合实际,发挥优势,以“一镇多产、一镇多园”为载体,制定了增强小城镇建设活力的政策,营造了产业发展与创业的良好氛围。
小城镇大生态
日前,记者来到岭北镇黄金坳油茶基地看到,昔日的荒山秃岭已成绿海,成片的油茶、红豆杉、罗汉松、桂花等名贵树种长势喜人。定南县黄金坳高山茶油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已建成油茶种植基地3.27万亩,油茶苗木繁育基地150亩。日前,该公司与台湾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准备一期投资1.5亿元打造万亩综合生态园林区。
该县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实行“以山养山,造林致富”模式,积极引导有资金的返乡人员依法流转山林,租赁荒山河滩、路沟渠堤,开发生态园林区,大力发展花卉种苗、毛竹开发、油茶种植等绿色产业。同时,通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民造林优惠政策扶助,该县600名伐木工人再上山,成为造林大军。目前,该县龙塘白驹村等9个村被评为市级生态村,云台山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该县森林覆盖率达82%,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谷”。
“作为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我们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以‘重点突破、率先崛起’为目标,全面激活生态旅游资源,全力培育产业发展优势,打造赣粤边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定南县环保局负责人说。该县秉持“生态是金”的理念,在小城镇建设中严守环境红线,让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硬约束,启动了生态自然、生态工业、生态养殖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美化生态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赣南日报刊肖云 特约记者郭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