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民魏仕连:拥抱互联网 勇闯期货市场
人民网南昌5月12日电(记者 秦海峰)江西新干县金川镇长港村农民魏仕连,从一个外出务工的农民,经过几年的奋斗,变成如今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事业小有成就并没有让他满足,“年底建两个标准化粮仓,让我生产的稻谷进入期货市场。” 魏仕连说。
生于1978年的魏仕连曾经在河北张家口当兵,1999年退伍。退伍后的几年里,和村里许多农民一样外出务工。谈起创业初衷,按魏仕连自己的话说,在外打工,赚不到几个钱,看到家里很多良田都撂荒,很心疼,于是决定回家种田。
种田可不是个容易活儿。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本钱,也没有现在时髦的“土地流转”的概念,一些边边角角的地,别人不种了,他就捡起来种,谁家的地不想种了,就上门租下来。就这样锲而不舍,一点一点,一块一块,到了2010年竟然累积了上百亩。
田地规模扩大了,魏仕连又想着发展规模化经营。2013年7月,他成立“仕连家庭农场”。业务范围也从当初纯粹的水稻种植,发展到了水果蔬菜种植、粮食烘干、农田服务等多个项目。
魏仕连拥有的土地面积也从当初的上百亩,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到现在的2100多亩。
随着田地规模的扩大,魏仕连也鸟枪换炮,添置了无人飞机、工厂化育秧设备、插秧机、大拖拉机、收割机、粮食烘干机等现代化设备,总资产达到300多万元,并雇佣了10名工人,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一步一步走来,魏仕连并不觉得轻松。“搞农业生产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首先是天气难以把握,其次是资金的限制。所幸,这几年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在政府的帮助下,我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魏仕连说。
谈起政府的支持,魏仕连如数家珍。
南方多雨,尤其每到机收时节,经常碰到下雨天气,无法晾晒稻谷,导致稻谷发霉变烂,农民增产不增收。前几年,魏仕连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种的越多,损失也越多。想买烘干机,兜里的钱又不够。
后来政府出台了农机补贴政策,一台烘干机,国家补贴大头,农民出小头。魏仕连一口气增添了6台粮食烘干机,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粮食烘干的大难题。
魏仕连想扩大种植规模,但是资金没那么多。信用社的客户经理就主动下乡找到他的农场,不用抵押,批下30多万元的贷款,不仅解决了购买农药、种子、化肥的困难,还能剩余些钱,购买拖拉机等农机设备。
“我准备今年再增加种植面积,流转1000多亩土地,继续扩大规模。”魏仕连底气十足地说道。如今,魏仕连的水稻种植全程实现机械化:机播,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机烘“六机一体化”,农场也实现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
再回想创业当初,今天虽然小有成就,但是魏仕连并不满足。
“总觉得,对市场了解太少了,信息不对称,好东西卖不到好价钱。下一步,在江西省粮食局的支持下,今年年底前把两个标准化粮仓建好,通过互联网,让我们江西生产的稻谷也能进入到郑州商品交易所,降低粮食价格涨跌带来的风险。”魏仕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