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壶:一支队撑起一片天 全国场馆仅五座

20.11.2013  11:19

[ 摘要 ]“每个省份都有一座冰壶馆,那就是项目蓬勃的一天。”兰立透露的,是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理想。

最后一局被逆袭,向来沉稳的中国女子冰壶队队长王冰玉把沮丧写在脸上:“现在偶尔会怀疑自己。”倒是外教马塞尔笑着鼓励:“你们一支队就能撑起中国冰壶整片天空,我给你们亮高分。

一支队撑起一片天,加拿大人一语中的。自从2003年组建国家队,十年来,中国冰壶并无质的飞跃,全国注册运动员至今仅130人。“即便2009年中国女队夺取世锦赛冠军,国内冰壶现状依旧没有显著改观。一支能对抗乃至取代王冰玉她们的队伍,我们还在等。”国家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兰立实话实说。被誉为“冰上的国际象棋”,冰壶在中国“下了十年棋,仍在方寸间”。

一周比赛上座百人

比赛气氛不怎么热烈,似乎平时更好些。”说这话的是中国男队队长刘锐 ,他口中的“比赛”是此次亚太锦标赛,而“平时”则指他们在加拿大的训练时光。

那里有最好的场地,还有一抓一大把的训练对手。”在刘锐的印象中,加拿大遍地冰壶馆,“我们在小镇训练,随便一场比赛就能引来围观。”更重要的是,“男女老少都能读懂比赛。”刘锐说,知音就是动力。

可惜,无论冰壶被如何描摹成契合上海人特质的运动,一个事实不可否认:亚太锦标赛举行一周以来,真正的知音不足百人,而且还多是专程从哈尔滨赶来的专业队员。除此之外,从第一阶段直到最后决赛,三层看台上只散落着各队官员和教练员。“就像下棋,没什么热闹可看,只有自己懂棋才会看人下棋。”中国队领队李东岩对窘境并不讳言:“国内懂冰壶的人就不多,自己身体力行玩的更少,恰巧这项目只有自己投身才有代入感。如果不刻意组织,观者寥寥也是情理之中。

全国至今五座场馆

为何国内普及多年仍旧知音难觅?答案就在于场地。“黑龙江两座,北京和伊春各一座,后来上海大学城又新建一座,全国总共5座场馆,普及何从谈起。”兰立说,冰壶场地特殊,无法与短道速滑等项目兼容,因此“花费几百万专修一片冰壶场是发展前提”。

每个省份都有一座冰壶馆,那就是项目蓬勃的一天。”兰立透露的,是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理想。但事实上,投资建馆是第一步,运营的日常耗费才更惊人。

一周停止对外开放,前期改造场地,聘请国外制冰师,所有投入肯定不是小数目。”上海冰壶协会秘书长陈铫替承办比赛的飞扬冰上运动中心算了一笔账,“这比赛完全是在上海替冰壶做宣传,没半点商业利益可图。但做的是公益,付出的却是商业价。比如电费,一天冰壶比赛耗电就至少在两万元以上。”陈铫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松江大学生体育中心主任,正运营着全国第5家冰壶馆,他热切盼望着,自己这片着力培养学生运动员的冰壶馆能早日实行公益电价,“这样冰壶普及才能指日可待。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