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拔“穷根” 信丰精准扶贫助老乡奔小康

03.06.2015  11:39

  赖清华 吴冬玲 江西日报记者 鄢朝晖

  初夏时节,走进信丰一个个村庄。白墙青瓦的农家院落,宽敞平整的道路,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文化广场上锻炼身体,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乡村生活新景象。眼前的一切,源于信丰县精准扶贫带来的新变化。近年来,信丰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通过精准扶贫,全县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9.7万人下降到2014年底的4.5万人。

  精准识别,确定对象有的放矢

  在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中,该县干部群众认识到:眉毛胡子一把抓,项目、资金平均分配,对贫困村、贫困户并没有多大作用。扶贫攻坚应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

  今年以来,住在油山镇老屋下村的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李笋很忙碌。在全县范围内,和李笋一样参与精准扶贫的还有2720名干部。通过农户申请、村民评议,村里和乡里审核,并进行公示等程序,确定贫困户1.64万户4.58万人,确保了扶贫对象的精准。

  该县把调查摸底和建档立卡作为精准扶贫中最重要、最具体、最基础的工作,精心组织实施。对贫困对象进行识别后,通过入户登记,获取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然后将信息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为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是前提,做到帮扶对象精准;精准掌握致贫原因是基础,必须科学划分贫困村户类型,因户施策;精准帮扶措施是根本,必须精准制定脱贫计划,明确责任、挂图作战。”信丰县委书记张逸说。

  对症下药,合力帮扶拔掉“穷根

  “以前没技术、没资金,发展处处受限。如今,镇村干部帮我指了一条出路,让我依托村里的憨农田园专业合作社,发展火龙果种植产业。”近日,谈起脱贫之路,该县西牛镇曾屋村村民吴少华笑容满面。

  贫困户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干什么能见效?该县围绕贫困群众所需所求,因户施策,实现了扶贫方案的“私人定制”。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采取“532”结对方式,即县级领导干部每人结对帮扶5户,科级干部每人结对帮扶3户,普通干部每人结对帮扶2户,对全县1.64万户4.58万名困难群众全覆盖结对帮扶。同时,各部门扶贫工作队和镇村干部逐一走访贫困户,在摸清贫困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及生产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全村扶贫总体规划,逐户量身制定脱贫方案,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力所能及地解决群众的难题。

  对症下药既激发和调动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人翁意识,也让“扶真贫、真扶贫”得到很好落实。目前,该县通过扶贫攻坚工作共实施项目1123个,撬动民间资金27亿元,受益群众达32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5800元提高至2014年的8596元。

  鱼渔并授,“造血”激活内生动力

  大塘埠镇沛东村是个典型的贫困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是沛东人最大的梦想。

  近年来,该村采取“龙头企业+示范园+贫困户”的模式,为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由政府及村委会流转好土地,按照一户贫困户两亩地的标准,分配给有意愿种植槐米的贫困户,并且免费提供苗木、农资、肥料。目前,该村已有108户贫困户种植槐米,种植面积达4000亩,年产值1400万元。

  从扶贫产业、扶贫开发人才建设、贫困村劳动力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着手,该县利用产业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变“输血”为“造血”。

  每个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好1个产业扶贫示范点,每个村抓好1个产业扶贫示范点。目前,全县培育了大阿永青蔬菜基地等农业产业扶贫基地200余个,500多户贫困群众参与基地发展,户均每年直接受益8000多元。

  该县还将贫困群众素质提升作为实施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抓手,以县就业培训中心、职业中专为依托,实施了“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等农业适用技术培训。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