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骨干企业联合发出减产倡议—— 冶铜行业化解产能过剩见实招

04.12.2015  22:47

本报记者  刘  兴

http://paper.ce.cn/jjrb/html/2015-12/03/content_284608.htm

12月3日  经济日报7版

12月1日,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等10家铜冶炼企业联合发布《中国铜冶炼骨干企业联合倡议书》,表示将在2016年削减铜产量35万吨,约占我国今年铜总产量的8.75%。

本次减产的背景是国际铜价持续低迷。上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6年来首次跌破每吨4500美元,创6年半来新低。江西铜业副总经理吴育能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大宗商品价格长时期不理性下跌,会给中国铜行业带来严重影响。

数据显示,2015年,铜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挫,较2011年最高点下跌60%,今年铜价跌幅最高超30%。此次以中国铜原料采购联合谈判小组成员为主做出的联合减产决定,是企业为了扭转被动局面而自愿参与的市场行为。吴育能表示,此次减产既是铜企主动响应国家“供应侧改革”的要求,化解过剩产能的具体措施,也是为了中国乃至世界铜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需要。“铜价必须回归理性,让投资者有合理的回报。否则,大家都不去投资铜行业。那再过几年,就会有更严重的问题出现。”吴育能说。 

除了减产,《倡议书》同时建议国家停止审批新增铜冶炼产能。业内专家认为,如不及时化解过剩产能,铜行业可能会走钢铁等行业的老路。国家在保持铜产能总量平稳的同时,可以引导社会资本采取参股、控股等资本手段进行兼并重组或混合制改造,从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倡议书》中另一个广受关注的提议是:建议国家积极采取收储措施。吴育能表示,每年中国约75%的产能依赖进口。在价格低谷期收储,对国家更有利。据了解,目前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也向国家提出了收储建议。

根据《倡议书》协定内容,参与企业将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以增强信息沟通和共享,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采取进一步的有效措施。吴育能认为这是CSPT成员单位共同商议下采取的“自律监督机制”,是让倡议书真正落地的关键。

“从前为了GDP,为了产量,大多数国有企业都会牺牲一些经济效益。那时自产矿利润比较丰厚,企业也贴得起。但新常态下,原来的利润来源没有了,生产得越多亏得越多,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吴育能说。

正常情况下,供需决定铜价。但当前的铜价已严重背离供需基本面,技术上也已严重超卖,接近全球矿山的90%成本线和4250美元/吨的长期支撑位。国际多个权威机构分析报告均表明,精铜市场的供需面基本平衡,即便是最悲观的研究机构认为最大的过剩量,也就是30万吨左右。因铜价持续下跌,今年以来,包括嘉能可、自由港等矿业巨头在内的境外矿企已宣布减少的铜金属量已达到96.8万吨。供求关系改变肯定会影响铜价,此次中国铜冶炼骨干企业的抱团减产,将在改变供需面上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影响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