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定杰:出租车改革要以开放的心态引导
交通部长杨传堂昨日表示,出租车企业的利润水平全国不一,“份儿钱”各不同,不应该降低;私家车永不允许当专车用。(3月13日京华时报)
那么问题来了,出租车行业想要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到底该如何从份子钱和专车,这一旧一新的死结中挣脱,获得新生?应该说,经过多年的缓慢进展和呼声推动,未来改革的前景已描绘的十分明晰,那就是尊重市场规律,触碰行业“痛点”,并和与民争利的运营证说再见。
不过,眼下希冀寻求各方利益发展最大公约数却闹得似乎各方都越来越不满意:乘客抱怨打车难、拒载多、服务差,出租车司机抱怨不挣钱、职业病、生存难,出租车公司也称无法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何三方都在叫苦?司机们挣的钱到底都去了哪?
有媒体报道称,份子钱去了出租车公司,有出租车公司近年来的平均利润率稳定在10%左右,已经超过了平均利润率为5%以下的航空公司;不过,更多人则指向了制定法规的部门拘泥于自家利益的“一亩三分地”,纵容既得利益,排斥新生业态。
这反映出,一方面一些地方的改革动作零敲碎打,避开数量控制、搞“计划经济”的制度症结,只作外围层面的修修补补。对于公众关注的改革“份子钱”政策,始终没有根本性动作。究竟原因,还是某些固化的利益集团难以自我壮士断腕以及伴生的死板思维,对自由运营的负面过于杞人忧天。
所以,一个看似矛盾的局面就出现了,司机转而把这个矛头指向的是专车,这样一个根据市场需要衍生出的新生事物,而不是去反对份子钱、反对不合理收费;有关部门出于对司机停运、社会维稳的忌惮,对专车更是一禁了之,导致“专车服务”发展规模迈不开腿。
因此,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当务之急是出台并完善相关法规,清晰行业定位,规范经营权管理、从源头改掉对垄断业态的保护,同时对适应市场多样化、高品质需求的“专车服务”等创新举动,应以开放的心态引导。如果“前怕狼后怕虎”,踯躅不前,找不准民生领域内的痛点,忽视乘客的话语权,就会在拖延当中错失良机,丢掉人民对改革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