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喜:新时期农民如何养老

11.08.2015  11:54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龄人口迅速增加,养老的压力不断加大。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农民养老问题更加严峻。城市居民一般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有退休工资(社保基金)和养老保险,还有背后可以依托的单位,而且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发达,养老压力相对较小。而农村居民(即农民)没有单位可依托,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没有发达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退休工资(社保基金),没有养老保险。一旦遭遇重大疾病、自然风险、社会事故等,几乎死路一条,只有等死。例如,笔者家乡早些年一李姓农民得病后,因为没有钱治病,选择上吊自杀,留下孤儿寡母吃低保。

  笔者认为,农民养老,最基本最主要的是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子女承担起给父母养老的责任。不过,农村盛行几千年的养老责任主要落在儿子身上。由儿子接受遗产分割,负责给父母养老和生活照顾。女儿一般不参与遗产继承分割,也不承担养老送终的责任。笔者建议根据男女平等原则,由子女共同参与父母遗产继承分割,共同承担赡养照顾的责任,移风易俗,促进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养老新风。

  除了家庭养老外,作为农村养老的补充和保障,还应有以下几种养老方式:一是房子养老。农村老人大多有自己的房子,房子也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甚至是全部财产。房子养老,对于无儿女的孤寡老人尤其重要。房子养老,就是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根据市场评估价,从银行按月领取养老生活费,直到去世。也可以与愿意接受房子的村民、邻居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由协议人承担生前扶养责任和死后送终义务,死后房子归协议人所有。二是自力养老。农民,不管有无子女,不管子女是否孝顺,基本上都要靠自食其力养老。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劳动也许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也成了生活的需要,成了人生的乐趣。作为农村老人,不管年龄多大,只要能够劳动,一般不会放弃生产劳作。所以,无论是否出于自愿,自食其力都是农民养老的重要方式之一。笔者父亲已经80高龄,仍坚持每年下地干活,种田种菜。三是存钱养老。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生老病死,乃人生自然规律,所以,每个人在年轻时需要为年老时作打算,养成节约、储蓄的好习惯,积少成多,存够养老的钱,预备年老时生活、看病时用。四是政府养老。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农村养老事业,号召农民都来参加社保,积极缴纳社保基金。建议每个村或乡镇建立主要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敬老院、养老院,让孤寡老人集中养老。老人间相互服务,彼此照应,让低龄老人主动为高龄老人服务。五是互助养老。现在农村留守老人多,即使有子女,也大多不在身边。建议统筹村养老基金,成立村老人服务志愿队,由村里志愿者主动承担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疾病护理的责任。任何老人只要一个电话,随时可有志愿者上门服务。并在全村安装自动警报系统,任何老人出现摔倒、昏厥、疾病等突发事件,警报自动响起,确保第一时间得到村组干部和志愿者的帮助或救治。

  总之,农民养老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我们在坚持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的基础上,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探索多种养老方式,保障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晚年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