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自己当成铁杆庄稼
在10日的广州日报,看到这样一段话:“很多人羡慕公务员,说公务员待遇好,不过我们这些在乡镇工作的基层公务员,能得的待遇和面临的压力,又有多少人知道呢?”湖北省一位镇党委书记说。谈起待遇,这位书记语带辛酸:“我是正科级干部,现在每个月工资2400元;我们这里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只有1500元。大家上有老下有小,生活都挺不容易。过去,兄弟姊妹们羡慕我在机关工作,吃‘国家饭’;现在,随便一个打工的都挣得比我多。”
理论上公务员是一份稳定但绝非高收入的职业,不如打工的挣得多,这很正常。就算是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时代,理论上官员的薪水也都不高。据《清代官场图记》(中华书局出版)一书记载,清咸丰至光绪十二年,六品京官年正俸银数六十两、七品四十五两、八品四十两、九品三十三两。不过,人要过好日子的心是古今同理的。所以京官们也有自己发财的路子,于是“冰敬炭敬”、“印结银子”这些捞钱的名目才会出现在史书中。至于外官,发财的路子更多。懒得读书的人,看看靠谱的古装反腐电视剧也能约略了解一些。
但现在不是大清朝了。21世纪中国的公职人员,其定位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一分子。既不能把自己当做清朝的八旗子弟,觉得是天生的铁杆庄稼,也不能在薪酬水平上试图向企业高管看齐——那不叫有进取心,那叫欲壑难填。难道公务员就等于升官发财两不误吗?理论上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看看这些年乌泱乌泱的“公考”大军,答案就不那么好说出口了。
不过,近一段时期以来,诸如此类的公职人员哭穷、抱怨待遇下降的言论的确不绝于耳。有的是直接抱怨工资低,有的则痛苦于逢年过节的福利少。这就像是被宠溺坏了的孩子突然没吃到惯常的那口蛋糕而撇嘴撒娇,全然不知人间烟火。多年以来,某些公职人员已经习惯了工资基本不动的日子,灰色收入、隐性福利已经把胃口吊高了,如今“八项规定”一出,没有油水的日子自然觉得过起来痛苦,殊不知,公仆公仆,这样的日子才是正常。纳税人出钱本来就是购买你的服务的,不是请你来头顶上当官老爷同时还发家致富的。
所以,对这种撒娇式的抱怨,一句话就可以回复:请去打工,恕不远送。如今人才流动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果对现有的薪酬待遇不满意,辞职走人另谋高就不就行了?但凡有一技傍身,自然能人往高处走。就怕是多年在体制内,除了写报告写总结,各项技能逐渐退化,出了“公家门”就什么都玩不转了。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