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愚孝束缚了人生步调
原标题:别让愚孝束缚了人生步调
38岁的朱女士终于如婆家所愿怀上二胎,一家人欣喜万分,丈夫邬先生却莫名其妙地变得行为怪异。经医生测试诊断,他得的竟是产前抑郁症。邬先生老家在湖南乡镇,二胎政策出台后,公公婆婆整日向媳妇念叨要她养好身体,再生一个。今年春天,朱女士得偿所愿,一家人喜气洋洋,可丈夫却像变了个人。(10月2日《武汉晚报》)
“二胎”大门的打开,可谓让多少家庭喜出望外,调养、备孕,憧憬着一双儿女的天真活泼,而最为之激动的,还要属再抱孙子(女)的家中老人们,恰如这位朱女士的公公婆婆,念叨之下如愿以偿,却没成想让身为“大老爷们儿”的儿子患上了产前抑郁症。
且不详论这类心理病症云云,老小的养育之责,压弯了多少中青年的腰杆,尤其是秉承了款款孝顺者,对待父母一分也不敢亏欠,所盼所望无有不从,宁肯累死也绝不让老人家受委屈。“忠孝信悌礼义廉耻”,几字之间尽显孔夫子的理论精髓,王中书一句“孝为百行首”至今传承如是。生儿育女,父母自然是高兴的,“天伦之乐”恐年轻人体会不来,于是乎亲切期盼转换成了对子女的“劝导”和“施压”,甚至不讲原则、不问情况,毕业逼恋爱、恋爱逼结婚、结婚逼生子、生子逼二胎……有如此“共性遭遇”的大有人在。
《二十四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郭巨为了不使养孩子和孝母亲相冲突,便和妻子将儿子活埋,幸挖出黄金,幼子才得以活下来。郭巨埋儿的典故,一向被视为愚孝的典范,而今,如此糟粕确实难见,但也不免有些遗风弥漫,不少人岂不是为愚孝困住了手脚,反做成全美德的悔疚事。以高考为例,艺术、体育、文学……聪慧而极具潜能者大有人在,而在父母的“殷切期望”之下,就得加入高考大军,从众而不专事所长。而今又有多少人,无奈于孝,便要放弃非传统的职业;无奈于孝,便要门当户对去相亲;无奈于孝,便要在最当拼搏的年纪成家生子,甘当房奴车奴。
愚孝的本质,其实便是一种没有原则、不求合理的道德释放,父母养育之恩大过天地,于是乎天地之间万事不如孝心,又岂不知父母也会犯错,甚至错得多、错得重。事例中这位抑郁的先生,“收入低房子小”本是一道应坦然面对的障碍,但掺杂了愚孝,成全了期望,所酿后果很可能便是一生辛劳和压力,子女也不可能得到充足的物质供给。
笔者以为,治好“抑郁”不在如何疏导、沟通,要除病根,首先就该除掉默认于心的愚孝。父父子子,陈习旧俗中等级观念俨然畅通于世,以至于自由和平等于无形中被剥夺,这决然不是小问题。实际上,作为最为普遍也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父子母女之情往往所涉面更广、影响更深。去年10月,安徽某地甚至将“埋儿奉母”的故事制成公益广告,想来令人后怕,而轰动一时的广东“女德班”,更是歪曲了传统,成了弘扬“歪风”的新形式。事实上,不少妻子也为找了一个愚孝的丈夫而悔恨,不少人因愚孝,难以抉择人生去向,最终从众入流,用不适与平凡来为对父母的“爱”埋单。
愚孝不同于尽孝,于传统和道德而言,我们必须承认父母的生养之恩。但父母的付出与奉献,不该是付出成本的“盈利”,更不能成为虏获愚孝的工具,若是被愚孝束缚了手脚,失了原则与决断,误事铸错,乱的恐怕便是一生的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