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教育沦为“富人的游戏”(域外听风)

07.07.2015  11:58
原标题:别让教育沦为“富人的游戏”(域外听风)

  不能平衡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教育必然像倾斜的天平一样失衡,给社会造成危害

  不断上涨的学费,正给全世界的寒门学子心中再撒上一把盐。有媒体日前报道,英国政府计划大幅削减支出,其中教育预算削减幅度可能达到50亿英镑。媒体推测,英国大学的学费将因此提高到每年7000英镑以上,英国将成为经合组织中高等教育学费最高的国家。

  最近几十年,学费上涨似乎是普遍趋势。过去30年里,美国大学的学费已经调高约5倍,明年起常青藤高校学费还将平均上涨3.76%,外加住宿等强制性费用,学生一年的花费最高可达6.3万美元。亚洲也不例外,在新学年到来之际,新加坡6所大学的学费将上调0.6%至8%。2015至2016年,菲律宾也将有400多家学校计划再次上涨学费。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国家经济形势与大学学费呈强烈的负相关关系。国家经济一陷入衰退,政府入不敷出,对高校的拨款和资助缩水,高校学费上涨,学生上不起大学,失业率上升,政府负担就更重,只好继续削减预算。

  许多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因此不堪重负。穷学生因学费上涨不断示威抗议,菲律宾卡昂国立大学的一位女学生甚至因为交不起学费上吊自杀。更多的学生不得不推迟或放弃大学学业,或者只能基于“性价比”,而不是根据理想兴趣和学术能力来选择大学、专业和课程,而口腔医学等“贵族专业”,则聚集了大量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进入高收入行业的机会,在上学之初就相差巨大。

  除此之外,从2000年起,美国学生贷款额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目前,学生债务接近1.2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信用卡债务和汽车贷款。穷学生向银行贷款维持学业,最后又因无力按时偿还导致“信用不良”,被企业拒绝录用。这样的恶性循环,正侵蚀着社会公平发展的根基。

  把教育更多交给市场的做法是否值得?《经济学人》指出,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欧洲大陆一般是依靠政府拨款提供资金,而更加基于市场的美国模式,则是私人和公共资助并行,其特点是办学出色且资金充裕的院校位于顶层,而资金匮乏的院校则处于底层。高等教育正在朝着美国模式前行。

  这样做的好处是得到了科研回报,但教育本身的收益并不如成本大。有数据显示,美国大学毕业生在国际数学和读写能力排名中得分低下,且仍在下滑。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也发现,英国高校学费上涨后,在教学上的创新改善甚少,改革成效不突出。

  如果不能平衡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教育必然像倾斜的天平一样失衡,给社会造成危害。政府以研究成果奖励大学,所以教授们也就集中精力在科研上;学生们渴望名校的毕业证书,希望以此来给雇主深刻印象,而雇主们感兴趣的其实是求职者所在院校的严苛或高端的选拔机制。在“看不见的手”制造的市场需求下,教育自然越来越追求稀缺性,同时,社会差距却因此而加深固化。

  作为一项社会公共品,教育最本质的一个功能,应是促进社会各阶层之间平稳较快的流动,使有潜能的人无论背景,凭借足够努力就可以进入更高一个阶层,从而改变自身命运。西方国家对高等教育收费的反思说明,市场化改革有利于高等教育内部竞争,但政府决不能把教育完全推向市场,任由社会教育成本“超负荷”运转,使教育沦为“富人的游戏”。

  只有人人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社会才有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如何控制和统筹高等教育成本,考验着各国政府和高校统筹、取舍与平衡的智慧。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各国围绕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进行的一场长期角逐。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07日 05 版)